Powered by RND
PodcastsGeschiedenis学非所用AfricaLounge

学非所用AfricaLounge

学非所用AfricaLounge
学非所用AfricaLounge
Nieuwste aflevering

Beschikbare afleveringen

5 van 47
  • Ep.43 房满满+王义康:《奔向梦想的尽头:在非洲打拼的中国年轻人》
    本期节目邀请了纪录片《奔向梦想的尽头:在非洲打拼的中国年轻人》(2024)的导演房满满和主人公之一王义康,和我们分享拍摄过程及镜头前后的故事。这部不到50分钟的纪录片,聚焦几位来自中国各地的年轻人,他们的背景、工作、性格不尽相同,但都来到了非洲最大城市拉各斯为梦想打拼。00:10 节目上半部分,导演房满满讲述了她拍摄这部纪录片的初衷、历程和幕后故事。房满满导演常驻日本,近期参与制作的纪录片作品包括《寻找我的日本接生婆》等;26:50 节目下半部分,从事物流行业的王义康和我们分享他在尼日利亚打拼的日常以及他在当地生活的观察和体验。纪录片《奔向梦想的尽头:在非洲打拼的中国年轻人》(Chasing the Chinese Dream in Africa)由日本NHK电视台首播,目前在油管、B站等平台都可免费观看。
    --------  
    51:56
  • Ep.42 李懿娟+徐立勋 | CASIN全球中非写作大赛获奖作品(下)
    由上海中非关系研究网络(CASIN)主办的第一届全球中非写作大赛于去年12月公布了最终获奖作品,中英文版本也逐步发表于The Elephant网站、单读和CASIN公众号等平台。在上期节目中,我们采访了大赛统筹人Flair施东来教授(上海交通大学)和获奖者话梅糖。本期节目,我们邀请的嘉宾是另外两位获奖者李懿娟和徐立勋。00:10 李懿娟分享了她在坦桑尼亚边工作边写作的经历,她的在地生活观察,以及获奖小说While We are Here(《趁此时,在此地》)背后的故事。41:10 徐立勋分享了他以20世纪初南非华人矿工为主题的历史小说《山鼓》,以及他的创作与南非文学研究之间的互动。获奖作品与评语:While We are Here虚构类二等奖,作者李懿娟毕业于复旦大学,目前在坦桑尼亚工作,并以写作为业。文章常见于 三明治 等公众号平台,大家也可以关注小红书 Yijuan (Nana_LYJ)。“While We are Here展现了中非空间中人类相遇的多重复杂性。这是一个关于寻找自我的故事,一个关于珍惜相遇的故事,一个关于爱与痛苦的故事,也是一场多方参与的疗愈之旅。所有这些都交织在引人入胜的复杂情节中。它从一开始就紧紧抓住读者的心,然后慢慢展开,让人欲罢不能。在不到 6000英文字的篇幅里,作品的广度、深度和力度都达到了极致,非常值得称赞。”《山鼓》获得虚构类二等奖,作者徐立勋是上海师范大学人文学院博士生,正在撰写以南非戏剧及其音乐性为主题的博士论文。本文原文为中文,英文版由上海师范大学的肖尘依萱同学翻译,施东来老师校对。“《山鼓》用朴实又亲切的语言将历史从个人的角度娓娓道来,在生动且朴素的叙述中带来动人心魄的冲击。作者通过虚构来直面西方殖民史所造成的全球连结,跨越种族的生命体验、创伤和情感真实,让历史具体化并拥有生命的质感。结尾处的鼓声、雷声、枪声将整篇推向高潮,展现了文学本身如何赋予历史甚至于当下中非关系新的思考和展望。”这两篇作品都首发于本次大赛非洲合作方肯尼亚The Elephant网站,并由 CASIN 公众号转载刊出。作者正在寻找适合的平台发表中文版,如您有兴趣和适合的渠道,还请联系CASIN公众号或邮箱(见评论)。更多获奖作品,请移步 CASIN 公众号。第一届CASIN全球中非写作大赛介绍“我们希望通过文艺创作的力量来尽量消除媒体和大众对中非互动的成见和局限性,不管这些局限是来自西方视角还是来自中国人和非洲人本身文化语境中的对彼此的刻板印象。我们意欲促成的人文转向就是一种更加细致入微的审视中非人民互动的方法。文学作品可以通过刻画人际交往中的偏见和冲突来让读者看到超越国族的人性中的普遍性和复杂性。” ——CASIN 本次大赛共收到35份投稿,其中虚构类25份且以英文为主,非虚构类10份且绝大多数为中文作品。投稿者的国籍背景包括中国、尼日利亚、肯尼亚、赞比亚、南非、乌干达、博兹瓦纳、布隆迪、马达加斯加和毛里求斯。2024年10月1日截稿后,由程莹(北京大学)、张勇(浙江大学)、袁明清(埃尔朗根-纽伦堡大学)和Ignatius Suglo(里士满大学)四位老师组成的评委团经过一个月的认真审稿筛选,共决选出了五位获奖者:非虚构类一等奖《乌玛》(Oma)语言:中文作者:话梅糖(中国)虚构类一等奖《奶奶的幸运竹笋》(Granny‘s Gift of Lucky Bamboo Sprouts)语言:英文作者:Zanafy Gladys A. (马达加斯加)虚构类二等奖《趁此时,在此地》(While We Are Here)语言:英文作者:李懿娟(中国)虚构类二等奖《山鼓》(The Rhythm of the Valley)语言:中文作者:徐立勋(中国)荣誉奖(虚构作品)《熟悉的陌生人》(Familiar Strangers)语言:英文作者:Mary Appophia(肯尼亚)
    --------  
    1:19:17
  • Ep.41 Flair+话梅糖 | CASIN全球中非写作大赛获奖作品(上)
    由上海中非关系研究网络(CASIN)主办的第一届全球中非写作大赛于去年12月公布了最终获奖作品,中英文版本也逐步发表于The Elephant网站、单读和CASIN公众号等平台。在这两期节目中,我们分别采访了大赛统筹人Flair施东来教授(上海交通大学)和三位中文获奖者话梅糖、徐立勋和李懿娟。在本期前半部分,Flair分享了他组织这届大赛的初衷和阅读参赛作品的感想;从 30:55 开始,话梅糖则分享了她在尼日利亚的工作生活、对中非交往日常的观察以及创作《乌玛》的渊源。话梅糖(笔名)是非虚构类一等奖《乌玛》的作者,目前是人道主义援助工作者、年更公众号博主。热衷于实地考察文化多样性,喜欢具体的人。获奖评语:“《乌玛》以细腻且层次分明的叙事手法探讨了跨文化沟通、身份认同与人性共鸣的主题。作者巧妙地透过主人公在尼日利亚的工作生活,将个体身份在多元文化碰撞中的困惑与求索描绘得淋漓尽致。不同种族、文化背景的人物相遇、互动与彼此了解的过程,映射出当今全球化背景下的复杂人际关系,颇具现实性意义。故事在构建中非视角交融的同时,不断引发对偏见与误解的深层思考,将乌玛这一角色塑造得生动而饱满,使其不再是“他者”的象征,而是一个有着愤怒、困惑、喜悦的“具体的人”。”第一届CASIN全球中非写作大赛介绍“我们希望通过文艺创作的力量来尽量消除媒体和大众对中非互动的成见和局限性,不管这些局限是来自西方视角还是来自中国人和非洲人本身文化语境中的对彼此的刻板印象。我们意欲促成的人文转向就是一种更加细致入微的审视中非人民互动的方法。文学作品可以通过刻画人际交往中的偏见和冲突来让读者看到超越国族的人性中的普遍性和复杂性。” ——CASIN本次大赛共收到35份投稿,其中虚构类25份且以英文为主,非虚构类10份且绝大多数为中文作品。投稿者的国籍背景包括中国、尼日利亚、肯尼亚、赞比亚、南非、乌干达、博兹瓦纳、布隆迪、马达加斯加和毛里求斯。2024年10月1日截稿后,由程莹(北京大学)、张勇(浙江大学)、袁明清(埃尔朗根-纽伦堡大学)和Ignatius Suglo(里士满大学)四位老师组成的评委团经过一个月的认真审稿筛选,共决选出了五位获奖者:非虚构类一等奖《乌玛》(Oma)语言:中文作者:话梅糖(中国)虚构类一等奖《奶奶的幸运竹笋》(Granny‘s Gift of Lucky Bamboo Sprouts)语言:英文作者:Zanafy Gladys A. (马达加斯加)虚构类二等奖《趁此时,在此地》(While We Are Here)语言:英文作者:李懿娟(中国)虚构类二等奖《山鼓》(The Rhythm of the Valley)语言:中文作者:徐立勋(中国)荣誉奖(虚构作品)《熟悉的陌生人》(Familiar Strangers)语言:英文作者:Mary Appophia(肯尼亚)
    --------  
    1:02:36
  • Ep.40 王菁:「高龄」产妇的光辉时刻
    本期节目,我们邀请了威斯康辛大学麦迪逊分校全球传播助理教授王菁老师,继续讨论关于母职的话题。在这期节目中,王菁老师结合自己的经验,和我们一起反思围绕「高龄」产妇的叙事,讨论这一状态下的自主性和优势,也分享了产前准备、产后修复和家庭分工等内容。本期节目与「结绳志」联动,部分文字同时发布于其公众号。相关内容:Ep.38 程莹:母职作为一种“看见”的能力 | 一个学术非洲研究者的学术与育儿本期内容提要:生育年龄是女性面临的共同议题高龄产妇(geriatric mother)更了解自己的身体和更多的生育选择个人职业生涯明确后开始思考生育决定高龄产妇其实是有「优势」的35岁后怀孕一定就「危险」吗?“高龄”是移动的区间小孩的成长取决于很多不同的因素生育过程中女性面对的额外身心压力孕期运动与生活调节产前课程的效果因人而异想象养育不同性别的孩子医院里的「接生婆」与「导乐」伴侣间关于育儿的沟通与协商 家庭支持与教育自主性全职工作和育儿的家庭分工学术体系如何容纳育儿带来的影响育儿后更清晰的自我认知当一个「够好就行」的妈妈母乳喂养的迷思:社会构建还是个人选择?产后康复是一个回应自身需求的过程妈妈很伟大不等于妈妈的痛苦就是应该的「高龄」作为一种自主的状态提到的作品:Audre Lorde: Man Child《妈妈教授:在学术界实现工作与家庭的平衡》(Professor Mommy:Finding Work-Family Balance in Academia)
    --------  
    1:42:26
  • Ep.39 田泽浩x林嘉欣:莫桑比克观察
    莫桑比克位于非洲东南部沿海,长期以来相对稳定,最近却因为时局引起不少关注。本期节目,我们邀请了两位非洲葡语国家的研究者,来聊聊莫桑比克的历史以及他们对其近期局势发展的观察。田泽浩是北京大学国际关系学院的博士生,此前就读于北京大学外国语学院和牛津大学,精通葡萄牙语和英语。他的博士研究主要聚焦于莫桑比克,尤其是上世纪70至90年代莫桑比克的社会主义实践。返场嘉宾林嘉欣Cindy目前任职于澳门大学政府与行政学系,主要关注葡语国家动态,她曾在第六期节目中和我们分享佛得角的社会、历史和饮食文化。本期内容提要从葡语和文学进入莫桑比克莫桑比克初印象与社会局势 莫桑比克独立后历史概览:解阵党和莫抵运尝试解决新兴社会问题的乐观发展党领导人维南西奥(Venâncio Mondlane)拥有百万粉丝的“网红”维南西奥 政府“腐败”问题与北部的天然气资源扑所迷离的北部安全局势选举后混乱局面的来龙去脉反对党在事件中的全面号召力发展经济是南部非洲共同需要面对的问题莫桑比克华人溯源:从中华协会到“中国教堂”、中华会馆民国至社会主义时期的老侨和“新华人”被波及的中国企业华人的相互支持(不)被命名的“主体”新总统就任后的事态发展展望莫桑比克研究的未来提到的人物和组织莫桑比克作家米亚·科托(Mia Couto)莫桑比克执政的解放阵线党(解阵党)- 丹尼尔·查波 (Daniel Chapo)莫桑比克乐观发展党(发展党) – 维南西奥·蒙德拉内 (Venâncio Mondlane)莫桑比克全国抵抗运动(莫抵运)相关文章和作品剑虹:《莫桑比克华侨的历史与现状》,《西亚非洲》,2007年第5期。剑虹:《莫桑比克大选观察》,公众号「mozamnews」,2025年01月03日。田泽浩:《马普托调研笔记》,公众号「北京大学非洲研究中心」,2024年5月8日。田泽浩:《莫桑比克动乱观察》,公众号「北京大学非洲研究中心」,2024年12月30日。
    --------  
    1:00:58

Meer Geschiedenis podcasts

Over 学非所用AfricaLounge

「学非所用AfricaLounge」是一档关于非洲的深度闲聊节目,间歇性输出在地知识,偶尔分享严肃的学术内容和学术“八卦”反思。我们将从不同主题切入,分享基于生命体验的、动态多元的非洲。我们也将努力将非洲各地音乐人/乐队的作品带给大家。大家可以在以下平台收听我们的节目,也欢迎大家通过平台留言、邮箱[email protected]或者wx africa234 与我们联系。Apple Podcasts:https://podcasts.apple.com/us/podcast/id1610604337?mt=2acast:https://shows.acast.com/africa-loungeSpotify:https://open.spotify.com/show/7xHdtTJCizt0545LrbYQJ6?si=52e82fc83f2f4fb8喜马拉雅:https://www.ximalaya.com/album/57158097小宇宙:https://www.xiaoyuzhoufm.com/podcast/620ead221c8f2b2bde294224RSS订阅:https://feeds.acast.com/public/shows/africa-loungeLogo设计:Lingzi@afotolearner (instagram)
Podcast website

Luister naar 学非所用AfricaLounge, De 11 stemmen van Srebrenica en vele andere podcasts van over de hele wereld met de radio.net-app

Ontvang de gratis radio.net app

  • Zenders en podcasts om te bookmarken
  • Streamen via Wi-Fi of Bluetooth
  • Ondersteunt Carplay & Android Auto
  • Veel andere app-functies
Social
v7.19.0 | © 2007-2025 radio.de GmbH
Generated: 7/2/2025 - 2:50:47 A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