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owered by RND
PodcastsKomedie精英草台班儿

精英草台班儿

Gulshen
精英草台班儿
Nieuwste aflevering

Beschikbare afleveringen

5 van 23
  • EP.22| 同样是人,为什么别人有钱?
    本期主题:我们为什么对待“钱”这么不一样?最近黄金大涨,朋友圈一片“后悔没早点买”。同样的经济环境里,有人被房贷压得喘不过气,有人却能轻松去度假;有人月光吃土,有人存款稳稳上涨,有人靠投资小赚一笔。明明都在同一个世界里生活,为什么我们处理金钱的方式差别这么大?在本期节目中,我们想和你一起聊聊:💬 第一部分:我们到底是哪种“花钱方式”? 月光派 vs 存钱派 家里兜底型 vs 自我摸索型 房产信仰派、实体资产派、理财投资派、短线交易派…我们会先对号入座,再一起反思:这些习惯是在满足需求,还是在反应焦虑?🌱 第二部分:金钱观是怎么被“教会”的? 有人从小被教会记账、分零花钱 有人家庭从不谈钱,长大后才摸索 金钱教育的“信息差”从哪里来?我们会分享各自的成长故事:我们第一次学习“钱”的概念,是在哪里发生的?🌍 第三部分:文化差异真的存在吗? “外国人不存钱”?其实是为不同目标存钱 有人追求安全感,有人追求生活体验 家庭教育和社会环境如何塑造消费模式我们会聊荷兰、欧洲以及身边真实人的案例,而不是“鸡汤段子”。💡 第四部分:普通家庭的我们,该怎么和钱相处? 没有人替我们兜底,如何在安全感与享受生活间取得平衡 不是一夜暴富,而是有意识地过日子 小技巧与生活实践(例如疯狂拥抱二手、预算管理、延迟消费法等)以及我们最近都在看的一部现实理财纪录片Netflix《How to Get Rich》:它提出三个关键问题——1)钱都花到哪儿了?2)你想要什么样的生活?3)你现在花钱的方式支不支持你想要的生活?🎧 本期你可能会思考的问题 “我为什么这样花钱?” “我追求的是自由还是安全感?” “我能不能让钱,变成支持生活的工具,而不是焦虑的来源?”🎯 结语不管你是月光、存钱、还是投资派,最重要的不是你赚了多少、花了多少,而是:这些花法,能不能让你更接近你想要的生活。
    --------  
    55:21
  • EP.21 | 当心理医生变成机械姬
    在这期节目里,我们聊了一个越来越普遍的现象:很多人开始把 AI 聊天机器人,当作心理咨询师来使用。我们讨论了:为什么人们会依赖 AI 倾诉:它随叫随到,不会嫌你烦,也不会评判你。AI 能做什么:陪聊、认知行为疗法小练习、情绪日记记录等。研究与案例:一些临床试验证明它对轻度抑郁有效,但对危机和重度问题无能为力。风险与争议:数据隐私、情感依赖、误导性的“权威感”、以及缺乏长期陪伴与责任机制。文化差异:AI 往往忽略用户的背景,可能给出“水土不服”的建议。AI 的价值:更适合作为辅助工具,帮助过渡和自我观察,而不是替代心理咨询师。核心观点:AI 可以是温柔的陪伴,但不能代替真实的心理咨询关系。心理支持不仅仅是安慰,还包括理解、挑战和责任,这些是 AI 目前做不到的。🎧 如果你用过 AI 心理助手,欢迎留言分享:它是帮你度过孤独时刻,还是带来了新的担忧?
    --------  
    29:13
  • EP.20 | 妈妈也是个小女生呀
    你有没有想过,你眼中的妈妈,其实也曾经是一个小女生?在《苏菲的世界》里,苏菲的妈妈让我停下脚步。她不像我们熟悉的“严格妈妈”,而是带着一种淡然的放手——表面轻松,内心或许也有困惑。这个角色提醒我:妈妈并不只有“母亲”这一面,她也曾经是一个有梦想、有秘密、也可能有创伤的小女生。在这期节目中,我们从苏菲的妈妈聊起,延伸到女性之间的关系与情感传递: 妈妈作为“母亲”与“女生”的双重身份 她的梦想、遗憾,以及那些从未被谈起的创伤 为什么我们很少把妈妈当作“小女生”去理解 和妈妈聊她年轻时的故事,会带来怎样的亲密感节目最后,我们也给到一个温柔的邀请:试着和妈妈聊聊她的过去,不只是关心她今天过得好不好,而是去理解她作为“她自己”的一面。或许,你会重新认识一个不一样的妈妈。
    --------  
    19:36
  • EP.19 | 活在诗和远方的我们
    这一期,我们聊聊旅行。有人觉得旅行是逃离日常的喘息机会,有人觉得它能带来灵感和创意,也有人把旅行看作与世界建立连接的方式。对我们来说,旅行的意义并不止于“看风景”,更在于那些途中遇到的人、发生的事,以及在陌生环境中重新认识自己的片刻。在节目里,我们还分享了几个实用的旅行小贴士: 第一次独自旅行:如何打包行李、如何保持安全感,以及怎样主动去认识新朋友。 情侣 / 姐妹一起出行:如何在旅途中避免冲突,沟通、分工和留给彼此空间的小技巧。 节省预算 & 避开人潮:订票、住宿、交通卡的选择,以及如何错峰探索、发现小众景点。当然,还有一些更个人的分享。比如,我去过很多地方,但最喜欢的,还是在海边的时光:阳光、沙滩、海风,总能让我觉得旅行的意义很简单,就是放松、自由,还有当下的快乐。🎙 如果你也有自己的旅行秘籍或故事,欢迎在评论区分享,下期节目说不定就会读到你的留言。
    --------  
    33:02
  • EP.18 | 六次婚姻的爸爸,和我的人生选择
    有些事,你以为自己长大就能摆脱,结果转头发现——自己在感情里说的话、吵架的方式、甚至选择伴侣的眼光,跟爸妈一模一样。也有人,拼了命反着来,活成爸妈完全不认识的样子。这一期,我们从脱口秀演员小帕的故事聊起——她的爸爸结了六次婚,家里像个随时洗牌的牌桌。这样的原生家庭,会在孩子的心里埋下什么样的种子?是“复制粘贴”,还是“删除重写”?💡 这一期,我们会聊: 复制 vs. 反抗:为什么有的人会无意识走上父母的老路,有的人却坚决绕道? 家庭类型:支持型、放养型、控制型、批评型,你家是哪一种? 心理暗线:原生家庭对安全感、自我价值感、依恋模式的影响。 如何打破循环:觉察、边界感、自我修复的实用方法。 文化差异:在东方长大,“独立”为什么更难?时间轴:00:00 小帕与“六次婚姻的爸爸”04:15 复制与反抗的心理学解释09:30 功能型 vs. 失功能型家庭15:50 安全感、自尊与依恋模式21:10 打破循环的第一步26:40 东方与西方的文化差异31:20 给听众的互动问题互动问题:💬 如果用一句话形容你父母的婚姻模式,你会怎么说?你觉得自己是在复制,还是反抗?关键词:#原生家庭 #情感成长 #心理学 #小帕 #依恋类型 #自我修复
    --------  
    33:52

Meer Komedie podcasts

Over 精英草台班儿

全球打工人の过家家现场 专治精英滤镜PTSD,附赠人设崩塌急救包 🎙️ 内容三连: ✓ 藤校学霸超市砍价实录 ✓ 投行PPT糊弄学大师课 ✓ 海外移民の摆烂生存指南 认真敷衍,专业划水,崩人设我们是认真的!
Podcast website

Luister naar 精英草台班儿, Spijkers met Koppen en vele andere podcasts van over de hele wereld met de radio.net-app

Ontvang de gratis radio.net app

  • Zenders en podcasts om te bookmarken
  • Streamen via Wi-Fi of Bluetooth
  • Ondersteunt Carplay & Android Auto
  • Veel andere app-functies
Social
v7.23.11 | © 2007-2025 radio.de GmbH
Generated: 11/17/2025 - 8:39:48 P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