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 openen
Topzenders
Podcasts
Live sport
In je buurt
Genres
Onderwerpen
App openen
App openen
Radio
Podcasts
Live sport
In je buurt
Alle inhoud
Populaire sporten
Eredivisie
UEFA Champions League
UEFA Europa League
Premier League
NFL
NBA Basketball
Major League Baseball
NHL
Top muziekgenres
Pop
Rock
Hip Hop
Chillout
Country
Gouwe ouwe
Electro
Alternatief
Jaren '80
Klassiek
House
Jazz
Hitparade
Soul
Classic rock
Blues
Latin
Jaren '90
R&B
Balladen
Gothic
Punk
Hardrock
Salsa
Dub
Top onderwerpen
Nieuws
Cultuur
Sport
Politiek
Religie
Kinderen
DJ
Comedy
Campus Radio
Interview
Kerstmis
Muziek
Onderwijs
Top categorieën
Komedie
Maatschappij & cultuur
Nieuws
Sport
Waargebeurde misdaad
A - H
I - P
Q - Z
De podcast begint in
- 0 sec.
Podcasts
Kunst
门道
Luister gratis naar deze podcast in de app:
radio.net
Slaaptimer
Favorieten opslaan
Gratis downloaden in de App Store
门道
宝藏姐姐
Kunst
Geschiedenis
Nieuwste aflevering
Beschikbare afleveringen
5 van 55
vol.55「番外+串台」每一座城市都是异乡,我们总在执拗地寻找熟悉
串台:《门道》x《津津乐道》x《循环往复》—时间轴—00:00 首钢园与永定河的自然人文交融对话中提到首钢园及其周边环境,包括永定河、西山以及冬奥会跳台滑雪场地等,展现了该地区独特的自然风光与人文历史。从永定河畔的惬意午后到首钢大烟囱的壮观景象,以及夜晚灯光下的赛博朋克风格,都体现了首钢园作为北京后花园的魅力,让人感受到历史与现代的完美融合。 02:07 城市更新典范:永定河畔的休闲新空间对话围绕永定河区域的城市更新展开,提到该地融合了历史工业记忆与现代休闲元素,如首钢园、冬奥记忆、露营、骑行等,成为北京近郊的城市更新典范,吸引了众多年轻人和骑行爱好者。 04:00 城市更新与文化遗产的对话对话围绕城市更新的主题展开,探讨了不同城市的历史变迁与现代发展。参与者分享了各自在城市旅居中的体验,以及对城市文化遗产保护与利用的看法。特别提到了首钢园的转型,从工业遗址到文化艺术科技园区的转变,展现了城市更新的活力与可能性。同时,对话中穿插了关于户外录制节目的趣事,包括在古迹和古墓中的录制经历,以及对神秘事件的探讨,增加了话题的趣味性和深度。 07:12 天津城市更新与文化记忆的融合对话探讨了天津通过城市更新项目,将旧工业区改造为文化地标的过程,如棉纺织厂转型为文艺街区,陈塘关街区因哪吒电影热度而改造升级。天津利用文化记忆,如藕粉、哪吒故事等,激活城市空间,展现城市更新与文化传承的结合,虽尚不成熟,但具有网红景点潜力,反映城市记忆与更新趋势。 12:00 城市更新:留住记忆,激活活力从90年代离开家乡到2020年后重返,城市面貌的巨大变化让人感到陌生。然而,南京小西湖项目通过保留城市记忆,成功激活了老城区的活力,体现了城市更新的真正意义在于留存历史记忆的同时,激发区域新生。 13:00 城市更新:从商业化到人文关怀的转变对话讨论了城市更新的两个阶段,从初期千篇一律的商业化改造到2.0阶段更注重居民基本生活需求和在地记忆的保留。通过南京老城区改造案例,展现了如何在尊重原有建筑和记忆的基础上,引入新业态,实现有机更新。城市更新不仅是硬件设施的改善,更是对历史记忆的延续和社区文化的重建,体现了从服务于宏大叙事到个人情感需求的转变。 17:48 城市与乡土空间更新:从工业遗存到社会关怀的转型对话探讨了从十年前的工业遗存改造为艺术和商业空间,到如今小空间和数字游民社区的兴起,以及乡村振兴和城市街区更新的社会创新案例。这些更新不仅关注经济发展,更强调人文关怀和社会边缘群体的需求,体现了空间更新越来越个人化、软服务化的趋势。 20:57 城市更新:人文关怀与文化碰撞对话探讨了城市更新的深层意义,指出其不仅关乎城市面貌的改善,更是对原住民生活质量提升的人文关怀。同时,提到了外来者与在地文化碰撞带来的挑战,以及城市更新在资源有限、需求增加背景下的必要性。城市更新被视作一个充满故事与可能性的领域,能够重新定义对被遗忘角落的关注与改善。 23:30 国内外城市建筑维护与发展的差异探讨对话探讨了国内外城市在建筑维护与城市发展策略上的显著差异。国外城市,如意大利和法国,由于早期完成资本积累,注重历史建筑的保护与人文艺术的传承,城市形态稳定,发展与生活形态相协调。而中国,因历史原因及工业化进程,曾大量拆除旧建筑以服务经济发展,近年来开始重视城市建筑的活化与延续,以适应新的社会发展需求。 26:57 天津海河改造提升城市生活品质对话围绕天津海河沿线的改造展开,提及海河从脏臭环境到如今美丽河岸的转变,以及周边古建筑的开放利用,如咖啡馆、书店等,吸引了游客和本地居民,展现了天津的松弛感和文化魅力。改造不仅提升了城市形象,还促进了当地居民的幸福感,成为京津冀地区的一张名片。 33:00 城市与个人:历史根脉与精神链接的探索讨论了个人与城市之间的联系,通过挖掘城市的历史层级和文化根脉,建立精神上的锚定物,从而与所在城市产生强烈的情感链接。强调了城市更新和理解中,对历史的尊重与传承的重要性,以及不同城市特有的文化氛围对居民的影响。 36:08 通过经典文学探索北京的历史人文旅居者通过阅读张北海的《侠隐》和林语堂的《京华烟云》,在现代化的北京中探寻老北京的文化底蕴。他沿着书中描述的胡同和景点,如护国寺街、碧云寺等地,体验历史人物的生活方式,感受不同时代的文化传承,以此深刻理解北京的多元历史与人文景观。 40:04 城市探索:南方城市的历史与文化魅力分享者阐述了选择在南方城市生活和探索的原因,结合文学想象与经济考量,展现了对南方城市特别是深圳和海南的历史挖掘和个人体验。通过探访深圳的早期历史、国际化进程以及海南黎族村落的兵屯遗迹,揭示了城市历史的流动性与文化多样性,体现了城市探索中的多维度体验。 46:19 城市文化与个人精神溯源的深度对话对话深入探讨了城市的文化历史与个人精神追求之间的联系,指出地理环境、历史文化及原住民对地方性格的塑造作用。通过寻访古迹,对当下生活产生平静和淡定的感受,强调了精神溯源对现代人的意义。 48:31 城市探索与博物馆文化的深度连接对话深入探讨了通过博物馆和城市本身作为活的博物馆,来深刻理解城市历史与文化的方法。强调了博物馆在展示区域文化历史中的作用,以及城市更新中对历史和精神根源的寻找。提到了具体案例,如吴文化博物馆的古树名木展览,展示了如何通过树这一元素,梳理区域历史场域。同时,讨论了城市心理学、城市规划与环境心理学的影响,以及城市建筑与人民生活方式的稳定关系。 54:13 古城规划与文化传承:从广汉到良渚的城市脉络通过广汉古城的建筑遗迹,如钟鼓楼、奎星阁和土地庙等,展现了古代城市规划与文化传承的关系。同时,从良渚遗址的考古发现,到洛阳、长安、南京等历史城市的规划,揭示了从统治阶级规划城市到普通民众生活模式的共同遵循,以及信仰、祭祀、居住等功能区的集约布局,体现了中国城市规划的一脉相承。 56:53 马拉松赛事作为城市旅游新方式对话围绕通过马拉松赛事快速了解城市文化的旅游方式展开,强调马拉松赛道精心设计能串联城市精华景点与文化,如北京马拉松展示银杏、胡同文化,天津马拉松展现海河文化,以及各地方特色补给,如大闸蟹、海参等,提供独特旅游体验。 01:00:31 通过马拉松赛事探索城市魅力对话围绕通过参与马拉松赛事来深入了解一个城市的文化、历史和人文景观。参与者认为,亲身体验城市街道,与当地居民互动,能够增进对城市的认知和好感。淮安马拉松为例,展示了如何通过赛事设计,将城市的最佳面貌展现给参与者,从而提升城市知名度和吸引力。许多城市正利用此类赛事作为文旅结合的平台,吸引游客深度探索,挖掘城市潜力。 01:04:20 城市探索与文旅新视角:从马拉松到演唱会的启示对话探讨了以不同方式探索城市和故乡的深度体验,包括马拉松、历史主题旅行和演唱会等,强调了小城市通过独特活动吸引游客的重要性,以及这些活动对地方文化和旅游推广的积极影响。 01:08:48 生活探索与城市记忆:独特性与无限可能性对话围绕生活探索、城市记忆以及独特性的重要性展开,强调每个人都有独特的打开世界的方式。通过分享生活轨迹,如播客制作、马拉松跑、旅居体验,以及对城市的深入探索,展现了生活的无限可能性。讨论中提及记录生活轨迹为数字化资产,以增强认知与理解,同时表达对南京等城市的喜爱与探索意愿,约定未来相互交流生活体验。 01:11:52 城市选择与精神故乡:青岛与苏州的魅力对话围绕青岛和苏州的城市魅力展开,青岛以其海景、山景、凉爽气候和海鲜吸引着一位热爱自然的人,成为其理想退休地。苏州则以深厚的文化底蕴、园林艺术和人文关怀成为另一个人的精神故乡。两者都体现了城市与个人情感的深度连接,强调了精神寄托的重要性。【关于永定河集】永定河集位于北京石景山区,首钢园西、永定河畔,是一次城市区域激活和新生活方式打造的实验与示范。在独特的工业遗址和优质的山水环境之上,通过创造性的空间与场景设计,以及多种新生活方式业态的有机集合,为城市和公众带来一种自然松弛、活力新潮的滨水生活新想象,并探索出一个以消费创新实现区域焕新的新模式与新样本【本期主播】 小藏:「门道」播客主播。 姝琦:「津津乐道」「不叁不肆」播客主播。 阿鲸:「循环往复」播客主播。本期节目的相关资料,依旧会发在听友群里,想进群的朋友+v mmcg1011 联系进群豆瓣: 《门道》在豆瓣播客 欢迎大家给出豆瓣评分小红书:门道小藏即刻 :小藏 门道儿抖音:宝藏姐姐 (因为开始忙《门道》,几乎没空更新视频,但这里依然有几百个文史向短视频正在等你刷)粉丝群:+微信 mmcg1011微博:@门道里的宝小藏 (《门道‘》音频刚刚也入驻了微博,欢迎来敲门)
--------
1:20:45
--------
1:20:45
vol.54「苏州」拙政园 × 莫奈花园:经历过的,感受过的,最终都在园林里相遇
时光探宝人:苏州博物馆策展人 吕文涛苏州大学 钱晓冬主播:宝藏姐姐两周前,《门道》在苏州做了一场线下活动,这个活动,我在社群和朋友圈里直播了,就不在这里赘述了这一期在拙政园现场录制的节目里,两位嘉宾。有非常激烈的碰撞和呼应。这次苏州活动和去年不同我们用一天的园林行走和的夜谈最大程度的打开和占领了一个超乎我预期额的展览苏州博物馆西馆的《从拙政园到莫奈花园》假如没有之前的铺垫,我以为,我看这个展览的收获不会那么大假如可能,你去苏州博物馆西馆一定要去看这个展览花钱,是值得的我想,这期节目,也会让你最大可能的占领和拥有这个展览。—时间轴-—第一部分:吕文涛老师介绍《从拙政园到莫奈花园》00:00 拙政园与苏州园林文化深度探讨节目围绕拙政园及苏州园林文化展开,邀请策展人与专家共同探讨园林的历史价值与现代意义。通过实地考察与展览内容的解析,展现了园林从物质到精神层面的多重魅力,强调了园林体验中身心感受的重要性。两位嘉宾从不同角度出发,提供了多元视角下的园林解读,丰富了观众对园林文化的理解。05:30 苏州古典园林与世界文化遗产价值探析对话围绕苏州古典园林作为世界文化遗产的价值展开,从个人兴趣出发探讨园林的历史文化意义,以及园林如何在有限的时空内模拟自然,提供诗意栖居的理想场所。展览通过五个部分展示园林满足的突出普遍价值,强调其在世界文化遗产中的独特地位,包括与敦煌莫高窟、长城等的对比分析。10:22 苏州古典园林与隐逸文化:逍遥乎林泉展览解读逍遥湖林泉展览以吴昌硕的篆书横披《逍遥游》开篇,结合虞山印派的印章和宋画《松下赏月》《钱塘观潮》,展现中国古代士大夫的隐逸文化传统。展览通过文物组合引导观众探索园林与精神自由的关联,强调园林作为文人理想空间的象征,以及其对现实与想象的融合。15:12 中国园林史与文人雅趣对话探讨了中国园林的发展历程,强调了汉代至近代园林艺术的高峰,以及文人对园林理论的贡献。通过引用乐之论、吴中四才子作品及沧浪之水典故,展现了园林与文人雅兴的紧密联系。对话还分析了竹林七贤、兰亭雅集和陶渊明对园林意境的影响,特别是竹子在园林中的象征意义。19:47 园林与文人精神:从兰亭序到陶渊明的影响对话探讨了中国园林与文人精神之间的深刻联系,从兰亭序的文化仪式到陶渊明田园诗的自然理念,展现了文人如何通过园林创作表达自我追求与精神境界。提及了赵孟頫的书法传承、陶渊明对园林文化的影响,以及周深画作中的桃花源意境,强调了园林作为文人精神寄托的空间意义。24:58 苏州园林与吴门画派的文化交融对话探讨了苏州园林与吴门画派之间的紧密联系,指出苏州园林的兴盛得益于其独特的地理条件和丰富的文化底蕴。16世纪的《姑苏志》详细记录了苏州的造园活动,标志着园林之城雏形的形成。王敖家族等造园世家的贡献,以及沈周、文征明等吴门四家的艺术成就,共同塑造了苏州园林的独特魅力。拙政园作为典范,体现了园林不仅是居住空间,更是文人雅士吟诗作画的场所,反映了苏州园林与吴门画派的深厚文化内涵。29:20 拙政园与文氏家族园林命运对比对话围绕拙政园的历史变迁及其与文氏家族园林的不同命运展开,重点讨论了拙政园从王献臣时期到后代因赌博失去,与文氏家族长期保持园林传统形成鲜明对比。提及文征明及其子文嘉的作品与拙政园的关系,以及《秋塘红藕图》所展现的远香堂荷花景象,反映了园林风貌的历史延续性。展览中展出的槐雨亭及相关文物,揭示了拙政园背后的文化价值和个人情感。33:17 文氏家族与江南园林艺术传承对话探讨了文氏家族在嘉庆年间的发展,特别是文正亨及其作品《长物志》对人质生活的理解。通过《唐人诗意图》和《白岳游图》等艺术作品,展现了文氏家族在园林艺术上的深厚造诣。强调了家族传承的诗书文化对园林设计的影响,以及明代中后期文人游历与园林创作的紧密联系。37:58 园林与艺术:从晚明绘画到现代赏玩对话探讨了晚明以来画家如何将园林作为创作题材,以及园林与绘画之间的相互影响。园林不仅被精心设计以供观赏,也成为画家记录与传承家族记忆的方式。通过手卷等艺术形式,观者能更深入地体验园林之美,感受其不确定性与魅力。此外,园林中的花木配置、假山设计等元素,也反映了人们追求咫尺天地的理想。46:40 园林与文人风雅:从文物到审美体验对话探讨了园林作为文人意志延伸的独特性,以及文人如何通过器物表达审美偏好。以文正亨的《长物志》为例,阐述了雅俗判断的标准,并介绍了园林展览中展示的五大名窑瓷器、文征明的《真赏斋图卷》等珍品,强调了园林空间、活动与物质性的展示思路,以及琴、文房用器等文物如何反映当时的风潮与消费习惯。52:07 从拙政园到莫奈花园:中西园林艺术的对话对话深入探讨了明代江南手工艺品的繁荣及其在园林中的体现,特别是通过苏州顶尖工匠的作品,展示了中国园林与西方园林在追求诗意生活方面的共通之处。展览《从拙政园到莫奈花园》不仅呈现了两地园林艺术的联系,还通过桥梁等元素勾连中日法三国园林文化的交流,强调了人类对生活精心经营的共同追求。57:11 中西园林艺术交流与影响对话深入探讨了中西园林艺术的交流与相互影响,通过外销瓷、姑苏版等物质载体展现了中国园林风格对西方园林设计的启发,以及西方规整园林向自然风格转变的过程。莫奈的吉维尼花园作为实例,展示了西方园林如何融合东方元素,追求如画般的自然美。双方对于园林的追求虽表现形式不同,但都体现了对生活美好追求的共通性。第二部分:钱晓冬老师部分01:05:12 园林文化与当代实践的对话对话围绕园林文化及其对现代生活的启示展开,提及通过不同视角解读园林的历史与影响,强调了园林作为私密美好空间的价值,以及如何在当代实现个人对园林的营造与使用。讨论中展现了对园林的向往与研究,以及园林文化对个人生活空间设计的启发。01:08:17 园林美学:从诗情画意到自然驯化讨论了园林设计中的诗情画意原则及其历史背景,强调了对园林背后逻辑的理解比技法更为重要。提出对自然的‘取法’应理解为向往而非超越,园林中的自然元素是经过人工驯化的心中自然。强调了个人对自然的误读在园林情趣中的作用,以及园林作为个人空间的本质。01:14:29 园林造景与个人心境的融合讨论了园林建造应更多关注个人需求与心境,而非单纯追求样式化。以石头命名为例,展示了如何通过个性化命名体现对自然的理解与情感投射。同时,强调了现代造园中实用与美观并重的理念,以及选择与利用自然元素时的敏感性与创造力。01:18:33 叠山艺术与石头选择的美学探索对话围绕叠山艺术和石头选择展开,强调了个人审美和知识储备在选石过程中的重要性。参与者分享了通过书法审美选择石头的经验,以及将自然石头融入日常生活的创意,如用石头做门把手。此外,讨论了石头的叙事性和情感表达,以及在自然形式训练场中选择石头的挑战。01:20:56 园林设计中的叙事艺术与创意运用通过为普通石头赋予历史事件的名称,以及在园林设计中运用事件和叙事元素,展现了创意在园林设计中的重要性。设计者通过选择具有肌理感的石头,以及巧妙地将水藏于山后,创造了深远的视觉效果,满足了客户对于精神世界的需求。这种将日常物品与历史文化结合的方式,不仅提升了园林的艺术价值,也体现了设计者对自然的驯化与创新思维。01:24:49 设计中的文化与情感融合:石床与仙台的创意实践对话围绕为喜爱饮酒的业主设计醒酒石床及肉质仙台展开,通过融入古画元素和联想思维,不仅提供了实用功能,如醒酒与洗脚,还营造了诗意梦境空间,展现了设计与文化的深度结合,以及场所赋予的无限想象可能性。01:29:34 园林设计与身心经历:从天井到大园的造园理念对话围绕园林设计展开,强调了无论空间大小,只要有对山水的想象,皆可造园。通过天井、设备间改造及雨水收集等实例,展现了如何在有限空间中融入诗意与实用功能。指出园林的本质在于身心经历,鼓励人们通过体验不同园林,理解其与生活的紧密联系,最终追求内心的诗意居住空间。本期节目的相关资料,依旧会发在听友群里,想进群的朋友+v mmcg1011 联系进群豆瓣: 《门道》在豆瓣播客 欢迎大家给出豆瓣评分小红书:门道小藏即刻 :小藏 门道儿抖音:宝藏姐姐 (因为开始忙《门道》,几乎没空更新视频,但这里依然有几百个文史向短视频正在等你刷)粉丝群:+微信 mmcg1011微博:@门道里的宝小藏 (《门道‘》音频刚刚也入驻了微博,欢迎来敲门)—没有这几位咱们就玩不转—总策划:王卫刚制作人:李汨汨学术总顾问:沈旸音频制作:陆正国 梁跃视觉设计:赵月茹
--------
1:37:04
--------
1:37:04
vol.53「番外+串台」罗永浩怒怼华与华背后:一段没有人讲过的江湖往事
这是一期番外,原本和《门道》的主题没有关系串台《Iris的小宇宙》,这是一档商业类的播客节目。因为我一毕业就在华与华工作,虽然我现在离那段生活很远了,但想来想去那段职业生涯其实对我后来的人生决策很大。我原本不打算把这期节目放到《门道》里,因为这和我们的主要内容太不相关了。但,我想把这个声音留在《门道》里。因为,这也是我人生的一部分。—时间轴-—00:00 揭秘华与华早期发展与独特运营模式对话围绕华与华的早期创业状态和独特运营模式展开。小藏回忆了公司从广州迁至上海初期,仅有20人左右的规模,所有项目均由老板亲自参与决策。公司采用月费制收费,强调不比稿的经营理念,公司创立时便已确立。这种模式在国内本土咨询公司中较为先进,体现了华与华的独特性和前瞻性。03:41 传统媒体时代广告策略与品牌崛起在传统媒体时代,通过电视广告的大量投放成功塑造了多个知名品牌,如田七牙膏和晨光文具,这些品牌利用创新的广告策略和广泛的媒介资源,在竞争激烈的市场中脱颖而出,展示了广告对于品牌建立和市场扩展的重要性。 07:30 经典广告案例分析:从口号到包装的创意营销通过分析多个经典案例,如田七、美罗胃痛宁、可可小药箱和三金双黄连,探讨了如何通过一句口号或独特包装实现品牌认知和市场销售的成功。强调了去媒介化思维、创意口号与视觉符号在品牌推广中的重要性,以及如何通过精准定位和创新策略提升产品竞争力。 12:13 华与华品牌设计与市场策略的创新实践讨论了华与华在初创阶段如何通过深入研究国外案例,结合市场调研与产品定位,创造出具有销售力的品牌设计。强调了包装设计、视觉元素和辅助型标识在提升品牌辨识度中的重要作用,以及在实用性和美观性之间优先考虑实用性的设计理念。 16:37 超级符号理论与华与华方法论的演变讨论了超级符号理论在特定媒介环境下的有效性,以及华与华方法论从不打广告到精准营销机场广告的转变。指出华与华兄弟通过树立权威和打造个人IP,成功吸引目标客户群。同时,分析了他们策略中可能存在的傲慢态度及其在网络舆情中的负面影响,并提到他们正适应媒介环境变化,探索直播等新形式。 23:34 罗永浩与华与华:商业策略与公众形象的较量讨论了罗永浩对华与华的批评,以及其背后的商业逻辑。指出罗永浩的言论不仅针对案例,更在于影响华与华的公众形象,从而影响其客户选择。分析了华与华的策略,即不通过销售部而是以真本事赢得客户,强调了与最高决策者建立关系的重要性。最后,探讨了情绪价值在商业咨询中的作用,以及在追求经济效益的场域中,如何将咨询费转化为实际收益的挑战。 29:57 华与华品牌策略与公司运营的创新之道讨论了华与华通过影响客户和合作伙伴实现品牌价值的方法,以及其在多个行业成功案例中的策略创新,如晨光文具的门头改造计划。此外,还探讨了华与华如何解决咨询行业难题,打造高效团队以覆盖大量客户,从而实现高溢价服务的秘诀。 35:04 华与华的管理变革与客户洞察对话探讨了通过员工直接接触客户来洞察需求的重要性,以及华与华如何借鉴丰田模式进行内部管理改革,实现流程标准化和文化传承,从而提升公司运营效率和客户服务能力。 38:32 在华与华与体制内工作的人生观差异探讨对话围绕在华与华公司与体制内工作环境的差异展开,指出年轻人与中年人在创业发心上的不同,强调了格局、人品及长期主义的重要性。华与华公司创始人早期确立了高格局,注重真心、负责与客户利益;而体制内工作则受限于层级,难以直接对最高决策者负责。此外,提及华与华公司创始人的商业智慧与人脉拓展能力,展现了其在行业内的影响力与独特魅力。 43:41 评价一家卓越的营销咨询公司及其文化对话者高度评价了一家在中国非常优秀的营销咨询公司,提到该公司及其领导层在商业上的智慧与合作潜力,强调其实力足以穿越经济周期。此外,还分享了自己入职初期的积极体验,如公司为新员工提供出国培训的机会,体现了公司对员工的慷慨与重视。对话者认为,尽管外界对此类话题可能持有偏见,但播客平台提供了一个更理性的交流空间,适合分享此类正面经历。 46:04 华楠与华杉:低调务实与文化生意人的对比对话探讨了华南与华山两兄弟的性格差异,华南被描述为低调、聪明且务实,擅长创新,如将卖书类比为卖牙膏的营销策略。而华山则被认为较为冲动。华南在图书行业取得成功,展现出其作为有文化生意人的特质。 48:06 人生无白走之路对话围绕个人职业生涯转变展开,分享了小藏创立关注古建筑的播客《门道》的经历。强调了人生经验的积累与未来机遇之间的联系,指出即使初期遭遇挑战,也能为后续发展奠定基础。提及记者职业目标与中国新闻奖,以及如何在追求荣誉与实现个人价值间找到平衡。最后,通过采访知名博物馆馆长和学者,阐述了在快速发展的领域中保持清醒认知的重要性,提倡长远视角下的个人与时代共鸣。感谢《Iris的小宇宙》给我这个回忆的机会与契机。最后,这些言论,是我的经历,也是我的个人观点。仅此而已。
--------
55:58
--------
55:58
vol.52「良渚博物院」徐天进:不要被博物馆热冲昏了头脑
本期时光探宝人:良渚博物院 院长 徐天进主播:小藏-时间轴-00:00 文物活化与博物馆教育:对话中的深度思考对话围绕如何让文物活起来以及博物馆在教育中的角色展开。提倡通过通俗易懂的方式让普通观众理解文物背后的故事,同时强调博物馆作为教育空间的重要性,旨在启发观众学会独立解读博物馆展品,促进公众对历史文化的理解和同情。 04:32 博物馆阅读:从认字到理解对话探讨了博物馆作为阅读空间的概念,指出理解展品如同阅读书籍,需要从基础的认字(了解展品基本信息)开始,逐步深入到理解展品的历史、文化、社会关联,从而达到全面理解的目的。强调了主动学习和自主阅读的重要性,以及展览设计中启发观众自主探索的必要性。 09:38 展览文献整理与学术研究的重要性对话强调了展览相关文献整理的重要性,包括历史文献、考古文献、权威研究著述及背景文献的整理,旨在引导观众深度阅读与理解,提供学术研究的工具书作用,而非仅作为展览结语。 14:16 博物馆展览设计与观众引导策略对话围绕博物馆展览的设计理念和观众引导展开,强调展览应具备教育功能,根据不同受众群体设计展览内容,同时注重展览的美学呈现,以吸引观众兴趣,促进高质量的博物馆学习体验。讨论中提出,博物馆应像餐馆一样,根据自身特色定位,提供多样化的内容,满足不同层次观众的需求,包括儿童、普通观众和专业学者,通过视觉效果的优化,提升展览吸引力,鼓励观众形成良好的博物馆阅读习惯,将博物馆作为学习和探索的场所。 22:03 博物馆展览的历史与审美价值探讨对话围绕博物馆展览的价值展开,强调了历史、科学和艺术三大价值,尤其关注艺术审美对当代社会的影响。认为通过深入理解传统美学,可以改善现代社会审美现状,提升个人精神健康。提出博物馆应更加鲜明地展示古代美的展览,以促进观众审美观念的转变和生活品质的提升。 27:38 博物馆参观行为与教育引导探讨对话围绕博物馆参观行为展开,讨论了观众素质提升、博物馆应保持的安静氛围以及如何引导观众从看热闹转向看门道。提出博物馆教育的重要性,以及为专业观众提供更优质服务的必要性,同时指出当前热门展览与冷门博物馆之间的两极分化现象,呼吁社会共同培养良好的博物馆参观习惯。 34:45 博物馆形象塑造与高质量展览的重要性对话围绕博物馆自我形象的塑造问题展开,强调博物馆应作为教育和学术机构,而非追求网红效应。高质量展览的价值和意义是宣传的核心,而非单纯吸引观众的噱头。博物馆的承载量和观展体验需合理规划,避免超负荷运营。通过恪守学术和教育空间的定位,可以逐步解决当前面临的诸多问题。 40:18 博物馆展览设计与文化传承的对话对话探讨了博物馆展览设计中如何通过精选食材(文物)、精妙料理(展览策划)来呈现美的艺术,强调了通过横纵坐标系建立文化定位的重要性。通过具体的展览案例,如‘丝光图’、‘不朽’等,展示了如何将现当代艺术与古代文明对话,构建起五千多年文明史的连续性,旨在提升观众的文化认知和审美能力,强调了历史与现代的紧密联系,以及传统文化对现代人的深远影响。 48:52 博物馆展览设计与考古学方法的融合探讨对话围绕博物馆展览设计展开,强调了展览不仅应展示文物,更应通过学术研究引导观众理解文物背后的技术、材料与文化意义。提出考古学方法在展览设计中的应用,如按材质、功能和技术特征分类,以构建观众认识物质世界的方法。同时,讨论了考古博物馆与传统博物馆的区别,指出考古博物馆更侧重于展示考古方法和过程,而非完整的历史叙事,主张使用碎片和动植物遗存等非精美文物进行叙事。 56:20 考古学思维与博物馆展示的社会价值对话探讨了考古学思维在博物馆展示中的应用,强调通过地层学、类型学等专业方法,构建文化谱系,帮助观众理解历史文化的来龙去脉。指出考古学虽小众,但其独特方法论对现代世界的认知有重要影响,提倡用时空框架看待社会现象,避免孤立分析。同时,强调科学思维训练对公众认知提升的作用,认为博物馆在扩展认知、破除伪科学方面具有重要作用。 01:02:30 考古学与博物馆:延长生命的千年体验对话深入探讨了考古学如何通过揭示远古文明,使人们在时间上拥有千年跨度的生命体验,强调了考古与博物馆在文化传承与生命延长中的独特作用,提出参观博物馆是一种以千年计的生命养生方式,连接了过去与现在,体现了文化核心的延续性。 01:09:51 基因与文化:共同性与多样性讨论了基因与文化共同性的重要性,以及文化交流的基础。强调了文化多样性与共同性并存的必要性,提出求同存异、美美与共的理念。探讨了历史观和价值观对文化理解的影响,提倡以同情心和时空感客观评价历史与文化。 01:18:06 博物馆:连接过去与未来的桥梁对话围绕博物馆的角色展开,强调其不仅保存过去,更服务于当下和未来。提出博物馆应多学科合作深化研究,主动收集当代物品为未来留下见证,以及通过艺术家、儿童等多元视角丰富展览叙事,增强与社区和观众的互动,展现开放包容的姿态。 01:28:17 博物馆服务与展示理念的反思与创新对话围绕博物馆的服务扩展和展示理念展开,强调了将周边服务纳入博物馆职能的重要性,如提供周边餐饮信息和交通指南,以提升参观体验。同时,讨论了博物馆应回归教育本质,注重展品本身,避免过度装修和商业化,提倡多样性和批判性思考,以实现博物馆作为社区文化空间的真正价值。 01:36:19 博物馆展览:服务大众与接受批评博物馆展览应面向大众服务,接受观众批评以不断改进。尽管不可能让所有人满意,但应尽力满足大部分受众需求,同时平衡不同层次观众的期待。博物馆作为服务机构,应具备开放心态,勇于面对批评,持续提升展览质量。 01:41:35 博物馆资源的共享与文化遗产的现代应用对话围绕博物馆资源的共享责任展开,强调文化遗产应以多样化的形式让公众参与和体验,而非简单售卖旅游纪念品。提出博物馆应转型为文化遗产共享综合体,通过餐饮、文创等创新方式展现遗产价值,同时保持与自然和手作的联系,警惕科技快速发展带来的负面影响,倡导博物馆健康有序发展,避免被潮流裹挟。 01:49:13 博物馆展览质量与观众体验的重要性对话围绕博物馆展览的质量、观众体验及展览效果的考量展开。讨论了在资源有限的情况下,如何通过精心筹备和投入,提升展览的学术深度与观众满意度。强调了小而精的展览策略,以及在交通不便的条件下,仍能吸引大量观众的专业态度和努力。提及了良渚博物院等小馆的成功案例,展示了即便在人力物力有限的情况下,也能做出亮眼展览,提升中国博物馆整体使用感的潜力。 01:56:12 博物馆发展困境与对策探讨对话围绕博物馆从业者专业性不足、展品质量参差不齐、经费不均等问题展开,提出通过大馆帮扶小馆、国家政策支持、加强人才队伍建设等措施促进博物馆均衡发展,强调高质量发展需学术支撑与专业人才保障。 02:03:52 博物馆展览设计与观众体验提升探讨对话围绕博物馆展览的设计理念与观众体验展开,强调展览应避免主题散乱,注重内容的均衡与深度,如同饮食需荤素搭配。讨论中提及,高质量的展览应聚焦核心展品,同时提供丰富的辅助信息,以满足不同观众的需求。对话还分享了节目制作背后的理念,强调内容的价值在于传播知识与启发思考,而非追求流量。此外,提到了博物馆建设的个性化与创新,以及如何引导观众从浅尝辄止转向深入理解展览内容的重要性。最后,表达了对自然博物与历史博物结合展示的期待,旨在构建更加全面的博物馆叙事体系。本期节目的相关资料,依旧会发在听友群里,想进群的朋友+v mmcg1011 联系进群豆瓣: 《门道》在豆瓣播客 欢迎大家给出豆瓣评分小红书:门道小藏即刻 :小藏 门道儿抖音:宝藏姐姐 (因为开始忙《门道》,几乎没空更新视频,但这里依然有几百个文史向短视频正在等你刷)粉丝群:+微信 mmcg1011微博:@门道里的宝小藏 (《门道‘》音频刚刚也入驻了微博,欢迎来敲门)—没有这几位咱们就玩不转—总策划:王卫刚制作人:李汨汨学术总顾问:沈旸音频制作:陆正国 梁跃视觉设计:赵月茹
--------
2:14:40
--------
2:14:40
vol.51「上海 奥赛展」落选沙龙与帝国黄昏:解码19世纪的法国
本期时光探宝人:南京大学政府管理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 韩伟华(右)麦淘讲精团预约助理微信链接:https://work.weixin.qq.com/ca/cawcde93b309ee82a8?customer_channel=t:2*id:-时间轴-00:00 法国1840-1900年代的历史巨变与艺术变迁从1840年到1900年代初,法国经历了显著的历史巨变,包括工业化快速发展、社会结构变化、艺术风格的转型以及思想和文化的巨大变革。这一时期,法国社会在拿破仑三世的统治下经历了政治动荡,同时,艺术领域也出现了如印象派等新风格,反映了时代精神和对传统艺术的批判。通过讨论德加等艺术家的作品,展现了这一时期人们的情感和社会风貌。02:34 1848年法国二月革命及其历史意义1848年的二月革命是法国历史上的一个重要节点,它终结了1830年至1848年间的七月王朝,该王朝由路易菲利普创立,被认为是资产阶级的王朝。随着工业革命的兴起,法国的社会结构发生了巨大变化,中产阶级开始兴起,但当时的首相基佐在选票开放方面较为保守,导致社会结构与政治制度的错位,最终引发了1848年的革命。这次革命不仅是法国的,也是整个欧洲的革命,标志着近代社会的重要诞生节点。05:12 法国从第一共和国到第二帝国的历史变迁法国自1789年革命后经历了多次政治变革,从第一共和国到拿破仑建立第一帝国,再到波旁王朝的复辟。1830年七月革命后,法国政局持续动荡,1848年成立第二共和国,但很快路易·波拿巴通过民选成为总统,并在1851年发动政变,建立第二帝国,自封为拿破仑三世。08:54 法国第二帝国至第三共和国的转变法国经历拿破仑三世的统治,即第二帝国时期,后因1870年的普法战争失败,帝国结束。随后法国进入政治动荡时期,经过多股政治力量的博弈,最终在1870年代成立了第三共和国,尽管初期政局不稳定,但该共和国最终在1880年代稳固下来,标志了法国从旧制度到共和政体的长期转变。13:10 从学院派到现代性:19世纪法国艺术转变本次对话深入探讨了一个关于法国艺术的展览,重点在于19世纪艺术从学院派过渡到现代性的过程。展览不仅展示了绘画作品,还涉及了雕塑,反映了法国政治、社会和经济变革对艺术的影响。通过分析展览的背景、策展思路以及特定作品如《玩斗鸡的希腊年轻人》和《维纳斯的诞生》,讨论了如何通过艺术作品来理解当时复杂的社会变革和多股力量的博弈。此外,还强调了现场观看艺术品的冲击力以及理解艺术需结合历史背景的重要性。《维纳斯的诞生》《玩斗鸡的希腊年轻人》18:18 法国艺术流派的演变及博物馆分工对话探讨了法国在第二地质时期的文化政策特点,特别是官方为何大力扶持古典主义艺术,以及这背后传达的政治信息。此外,讨论了法国博物馆体系的分工,特别是卢浮宫、奥赛博物馆和蓬皮杜中心各自收藏的时期和风格,以及为何印象派展览需要从学院派开始,以展现艺术流派之间的演变关系。22:20 西方艺术史中的身体表现与1863年的艺术变革对话深入探讨了西方艺术史中关于身体表现的重要议题,特别是通过分析一幅描绘希腊年轻人玩斗鸡的作品和维纳斯的画作,展示了学院派艺术对人体之美的追求。此外,讨论还触及了拿破仑三世时期文化政策的特点,以及学院派艺术在该时期的复苏。特别提到1863年作为现代绘画诞生的重要年份,以及这一年关于落选沙龙的事件,揭示了艺术与社会主流、政治权力之间的紧密联系。27:00 法国历史题材画作与民族国家构建的关系对话围绕法国历史题材画作在19世纪中叶至后叶的兴起进行了深入探讨,指出这一时期历史题材的大量出现与民族国家的构建紧密相关。历史题材的绘画不仅反映了对历史的偏爱,也体现了民族国家在形成过程中对历史的回溯和重视。以拿破仑时期为例,拿破仑三世统治期间,历史画作尤其是描绘拿破仑的战役,成为了强化民族记忆和合法性的工具。此外,对话还分析了历史题材画作与社会转型、经济发展及政治统治之间的关系,强调了历史画作在塑造民族认同和国家形象方面的重要作用。《1814年法国战役》32:16 19世纪法国与英国对中世纪的重新想象及其民族国家构建19世纪的法国和英国通过艺术,特别是绘画,重新想象中世纪,以此作为民族国家构建的精神资源。这种现象不仅体现在法国,也在英国的拉斐尔前派中可见。这种回到中世纪的想象,反映了民族国家成立初期对历史延续性的需求,以及通过历史来支持和巩固新兴民族国家的合法性。同时,讨论还提到了中世纪与现代国家之间的冲突和合作,以及这一时期艺术家如何通过描绘中世纪场景,反映当时社会对教会和国家关系的复杂态度。《罗贝尔二世被逐出教会》36:27 法国艺术氛围与绘画爱好者对艺术的膜拜对话讨论了一幅描绘绘画爱好者的画作,这幅画反映了法国社会对艺术的长期膜拜和艺术氛围。从18世纪开始,巴黎卢浮宫的沙龙吸引了大量观众,这种传统一直持续到19世纪,反映出艺术家通过自我宣传提升社会地位的现象。同时,艺术资助者对艺术氛围的支持,促进了大量艺术作品的产生。现代观众仍然对艺术作品表现出极大的兴趣和热情,即便是一些较小或不太出名的作品。《绘画爱好者》38:22 19世纪法国社会结构变化及其在肖像画中的体现19世纪中叶,法国社会结构经历了巨大变化,新崛起的资产阶级与传统的贵族阶层在权力分配上发生了显著变化。肖像画作为一种重要的艺术形式,不仅反映了个人或家族的记忆,更成为了展现新兴资产阶级社会地位跃升的重要媒介。与旧贵族的肖像画相比,中产阶级的肖像画在服饰、姿势选择上更为多样化,反映出他们希望与传统贵族区隔,同时又渴望展现自己的文化品味和新兴社会地位。这一时期的肖像画因此不仅展示了美和价值观,还体现了背后复杂的权力关系和结构。《马德莱娜· 布罗昂》《迪堡一家》43:37 19世纪贵族与艺术家的社会地位变迁对话探讨了19世纪贵族与艺术家社会地位的变化,以及不同艺术形式如雕塑和绘画在表现个人身份和艺术价值方面的差异。通过玛蒂尔德公主的大理石雕像和雨果的雕塑作品,分析了大理石材质在贵族阶层中的象征意义,以及艺术家如罗丹与知识分子之间的互动,反映了当时社会对艺术和文化价值的认识转变。《玛蒂尔德公主》《雨果像》47:54 从现实主义到自然主义:1848年革命对艺术的影响对话围绕1848年革命对艺术风格的冲击展开,特别是通过杜米埃的作品来探讨从现实主义到自然主义的转变。策展人对杜米埃的讽刺画给予高度评价,指出其作品在政治背景下的深刻意义,以及与学院派形成鲜明对比的诙谐和夸张风格。杜米埃的创作生涯主要在七月王朝时期,其作品广泛针对社会讽刺,包括贵族、中产阶级和既得利益者。尽管经济状况不佳,但杜米埃通过报刊杂志的传播,使其作品得以广泛传播并被社会接受,反映了19世纪新兴媒介和绘画传播方式的变化。《克里斯潘和斯卡潘》(杜米埃)52:46 库尔贝与米勒的艺术与社会影响力探讨讨论围绕库尔贝和米勒两位艺术家展开,尤其聚焦于库尔贝的政治激进主义及其对现实主义画风的贡献,以及米勒作品中现实主义与浪漫主义的融合。库尔贝的《受伤的男人》与《普鲁东》体现了其个人与社会的斗争,而米勒的《拾穗者》则展示了对劳动人民的深刻描绘,同时蕴含浪漫主义色彩,揭示了艺术与社会现实的紧密联系。通过这些作品,讨论强调了艺术家如何通过作品反映社会现实与个人情感,以及这些作品对中国观众的深远影响。《受伤的男人》《皮埃尔- 约瑟夫· 蒲鲁东》《拾穗者》59:35 巴比松画派与印象派的艺术转变对话探讨了巴比松画派与工业化时代环境变化的关系,指出巴比松画派如何通过自然风景画反映了人与自然关系的转变。随后,话题转向印象派,特别是德加的作品,强调其在展现动态和运动感方面的原创性,以及他对芭蕾舞者这一主题的深刻描绘,揭示了19世纪末芭蕾舞者背后的社会现实和争议。《春天》01:04:24 第三共和国时期巴黎现代化与艺术革新对话探讨了1870年至1890年第三共和国时期巴黎的现代化过程,特别强调了普法战争、巴黎公社对艺术家创作心态的影响以及奥斯曼对城市空间的改造。此外,讨论了印象派鼻祖马奈的作品及其对传统肖像画的革新,以及落选沙龙对法国艺术体制的冲击和印象派的发展。《佩列蒂埃街歌剧院的舞蹈教室》德加《埃米尔· 左拉》马奈《女人和扇子》马奈《苦艾酒》德加01:09:23 莫奈与印象派:光线与现代生活的艺术探索对话探讨了莫奈作为印象派集大成者,特别是他在光线表现力上的突破,如通过多次描绘干草堆捕捉不同光线下的变化,以及其作品在拍卖市场的高价。此外,还讨论了印象派对现代生活题材的革新,打破了传统绘画仅描绘贵族的局限,将普通人和日常生活场景纳入艺术表现范畴,体现了艺术与现代生活的紧密联系。《干草堆》莫奈01:13:42 印象派与现代主义绘画的革新与发展对话深入探讨了印象派及其在第五展区的代表性,以及该流派如何关注市民生活、城市新空间以及光影变化。进一步讨论了第六展区“超越印象派个性的解放与现代焦虑”,展示了艺术的多元化和个性化趋势。特别提到了塞尚、高更和梵高三位艺术家,他们不仅在绘画风格上有所突破,而且对后来的现代艺术产生了深远影响。塞尚被认为是现代主义绘画的奠基者,梵高的作品则因其独特的视觉效果和情感表达,被强调必须亲临现场才能真正体验其魅力。整个对话揭示了印象派及其后继者如何在艺术史上留下重要印记,以及他们对后世艺术发展的贡献。《黑城堡上方洞穴附近的岩石》塞尚01:19:06 梵高原作的震撼与创作精神通过多次观看梵高原作的经验,表达了梵高作为超一流画家的震撼力与独特之处。梵高用生命创作,其作品色彩浓烈,给人以强烈的冲击和感动。特别是他的自画像,仿佛要与观者直接对话。梵高在创作中不断尝试,试图找到最完美的表现方式,即便在精神状态癫狂的情况下,也能创作出极致的作品。他的自画像不仅是对自己精神状态的探索,也是一种自我审视和对话,与历史上的伦勃朗等大师相提并论。《自画像》梵高《梵高在阿尔勒的房间》01:23:38 高更的艺术转变与现代性焦虑对话探讨了高更的艺术生涯及其与梵高的密切关系,重点分析了高更从法国移居塔西提岛后艺术风格的转变。高更的作品,尤其是《塔希提女人》,体现了他对原始生活的向往和内心强烈的思想表达。这一转变不仅是个人艺术探索的结果,也反映了当时社会经济和政治稳定后,资产阶级面临的现代性焦虑。高更和梵高通过艺术表达了现代人的精神焦虑,预示了工业化和现代化对人类生活的深远影响,使得他们的作品至今仍能引发观者的共鸣。《塔希提女人》01:28:32 从印象派到新印象派的转变与革新讨论从米勒的作品到印象派,再到新印象派的绘画风格转变,强调了工业化、科技进步对艺术形式的影响,以及艺术家如何通过科学与技术的结合来革新画作技法,最终提及新印象派的点彩技法与社会风尚的变迁。01:32:53 从蒙马特到纳比派:19世纪末巴黎艺术变迁对话探讨了19世纪末巴黎艺术界的演变,特别是蒙马特地区从边缘红灯区到艺术家聚集地的角色转变。01:38:30 从艺术变迁看法国社会现代化与性别革命01:41:26 韩教授推荐印象派画展及艺术书籍本期节目的相关资料,依旧会发在听友群里,想进群的朋友+v mmcg1011 联系进群豆瓣: 《门道》在豆瓣播客 欢迎大家给出豆瓣评分小红书:门道小藏即刻 :小藏 门道儿抖音:宝藏姐姐 (因为开始忙《门道》,几乎没空更新视频,但这里依然有几百个文史向短视频正在等你刷)粉丝群:+微信 mmcg1011微博:@门道里的宝小藏 (《门道‘》音频刚刚也入驻了微博,欢迎来敲门)—没有这几位咱们就玩不转—总策划:王卫刚制作人:李汨汨学术总顾问:沈旸音频制作:陆正国 梁跃视觉设计:赵月茹
--------
1:46:50
--------
1:46:50
Meer weergeven
Meer Kunst podcasts
Fashion Neurosis with Bella Freud
Kunst, Maatschappij & cultuur, Mode en schoonheid, Relaties
In het Rijksmuseum
Kunst, Geschiedenis, Maatschappij & cultuur, Beeldende kunst
Ervaring voor Beginners
Kunst
Boeken FM
Kunst, Vrije tijd, Boeken
Wat Schaft de Podcast
Kunst, Gezondheid en fitness, Vrije tijd, Eetwaar, Hobby's, Voeding
Etenstijd!
Kunst, Eetwaar
Met Groenteman in de kast
Kunst
Het geheim van Iris van Herpen
Kunst, Maatschappij & cultuur, Documentaire, Mode en schoonheid
De Groene Amsterdammer Podcast
Kunst, Nieuws, Maatschappij & cultuur
Man met de microfoon
Kunst, Maatschappij & cultuur, Documentaire
Trending Kunst -podcasts
John Oliver
Kunst
30 Minuten Sluitertijd
Kunst, Beeldende kunst
De Poëziepodcast
Kunst
Is It? The Art Mystery Podcast
Kunst, Geschiedenis, Technologie, Beeldende kunst
Fermentation Cast
Kunst, Eetwaar
The Art Angle
Kunst, Nieuws, Beeldende kunst
De Groene Luisterverhalen
Kunst, Onderwijs, Maatschappij & cultuur
The Prancing Pony Podcast
Kunst, TV & film, Boeken, Filmrecensies
De Interieur Club Podcast
Kunst, Ontwerp
The Newest Olympian
Kunst, Komedie, TV & film, Boeken, Tv-recensies
The Apocalypse Players
Kunst, Komedie, Vrije tijd, Games, Improvisatie, Uitvoerende kunst
Suske en Wiske - De Perfecte Podcast
Kunst, Vrije tijd, Maatschappij & cultuur, Boeken, Documentaire, Hobby's
Le Club & Sommeljj de Wijnpodcast
Kunst, Eetwaar
Topstukken
Kunst, Geschiedenis, Beeldende kunst
Talk Art
Kunst, Beeldende kunst
Het kan ook anders
Kunst, Beeldende kunst
Bekt Lekker de Podcast
Kunst, Nieuws, Maatschappij & cultuur, Entertainmentnieuws, Eetwaar, Persoonlijke dagboeken
Dracula by Bram Stoker. Complete and Unabridged.
Kunst, Fictie, Boeken
Over Datum
Kunst, Maatschappij & cultuur, Documentaire, Mode en schoonheid
Dat weet ik Sonnet nog niet
Kunst, Boeken, Uitvoerende kunst
Inklings Book Club
Kunst, Boeken
The Chris Hedges Report
Kunst, Boeken
Twenty Thousand Hertz
Kunst, Muziek, Ontwerp, Muziekcommentaar
Derin Müslümanlık
Kunst, Boeken
Glasgenoten
Kunst, Eetwaar
Poëzie Vandaag
Kunst, Boeken
岩中花述
Kunst
Chai With Banafsheh/ چای با بنفشه
Kunst
Lekker Lullen de Podcast
Kunst, Komedie
Selected Shorts
Kunst, Fictie, Maatschappij & cultuur, Boeken
Over 门道
这是一档讲述历史文化的播客节目。 推开一扇门,探寻时光留给我们的宝藏。
Podcast website
Kunst
Geschiedenis
Maatschappij & cultuur
Luister naar 门道, Fashion Neurosis with Bella Freud en vele andere podcasts van over de hele wereld met de radio.net-app
Ontvang de gratis radio.net app
Zenders en podcasts om te bookmarken
Streamen via Wi-Fi of Bluetooth
Ondersteunt Carplay & Android Auto
Veel andere app-functies
App openen
Ontvang de gratis radio.net app
Zenders en podcasts om te bookmarken
Streamen via Wi-Fi of Bluetooth
Ondersteunt Carplay & Android Auto
Veel andere app-functies
门道
Scan de code,
download de app,
luisteren.
Bedrijf
Over radio.net
Press
Bij ons adverteren
Broadcast met ons
Bedrijfsgegevens
Voorwaarden van gebruik
Privacyverklaring
Bedrijfsgegevens
Privacy-Manager
Service
Contact
Apps
Hulp / Veelgestelde vragen
Apps
iPhone
iPad
Android
Social
Netherlands
v7.23.9
| © 2007-2025 radio.de GmbH
Generated: 10/14/2025 - 3:27:31 A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