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介在这期播客中,我将结合自己和他人的故事,以及《我们内心的冲突》、《被讨厌的勇气》等多本书的观点,与你一同深入探讨弗洛姆关于爱的理论。我们会聊到:为什么我们常常渴望“被爱”而不是“去爱”?为什么说许多人情感上仍是孩童,终其一生在寻找理想化的父母?爱,这门人人渴望却鲜有人学习的艺术,它究竟是什么?我们又该如何实践它,以逃离孤独的牢笼,获得真正的自由与幸福?希望我们都能通过“去爱”,活出完整的自己。📌时间戳03:34 对爱的误区一:渴望被爱,而非去爱 12:03 情感不成熟的两种神经质模式: 父爱缺失:过分依恋母亲,可能发展为自恋型人格(NPD)或回避型依恋,在亲密关系中既渴望又恐惧。 母爱冷漠:倾向寻求父亲的认可,可能发展为讨好型人格,或极度缺乏共情能力。 24:50 成为完整的人:整合内在的男性(阳性)与女性(阴性)能量。36:04 对爱的误区二:执着于寻找“对的人”,而非培养爱的能力 关系无法解决你自身的问题,它只是你问题的投射。 “世有伯乐,然后有千里马”,爱的能力是前提。39:19 人类为什么需要爱?——爱是人类生存问题的最终回答 40:05 人的独特性:拥有理性和自我意识,但因此被逐出与自然的和谐统一,体验到分离与孤独。 48:41 自由的代价:分离带来了难以承受的焦虑、迷茫与无助。 55:23 人最深的渴望:克服分离,逃离孤独的牢笼,与世界重建连接。 1:00:10 人们防御孤独的几种方式:迷狂状态、从众、创造性活动,以及最圆满的答案——爱。1:03:26 什么是真正的爱,以及我们如何实践它? 1:03:32 真正的爱:在保持个体独立完整的前提下,与另一个个体实现融合。 1:04:11 爱的核心是“给予”,而非“索取”或“牺牲”。 “无私”有时是精神病态的征兆,是戴着假面具的自私。 真正的给予,需要有清晰的“界限”。 1:10:47 生产性性格 vs. 非生产性性格(接受型、剥削型、囤积型、市场型)。 1:14:04 警惕“市场型”人格:将自己和他人商品化,活成围绕别人转的“他者”(The Other)。 1:18:40 通往幸福的路径: 生产性的工作:在创造中克服人与自然的分离。 生产性的爱:在连接中克服人与人的分离。 1:22:08 结合《被讨厌的勇气》:从“课题分离”(独立)走向“共同体感觉”(连接)。 1:28:50 实践爱的四个基本要素:关心、责任、尊重、了解。📕本期资源推荐📚书籍 埃里希·弗洛姆:《爱的艺术》、《健全的社会》、《为自己的人》、《逃避自由》 卡伦·霍尼《我们内心的冲突》、《我们时代的神经症人格》 邱雨薇:《恋爱中的暴君:自恋型男友识别指南》 李雪:《走出剧情》、《当我遇见一个人》 李安妮:《成为完整而性感的女人》 岸见一郎、古贺史健《被讨厌的勇气》 西蒙娜·德·波伏娃《第二性》 武志红《深度关系》 伊冯·乔伊纳德《冲浪板上的公司》🎬电影 《闻香识女人》🎵音乐 idokay - The Very First Moment📮找到小鱼干 邮箱:
[email protected] 小红书:小鱼干Yoki B站:小鱼干Yoki