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 openen
Topzenders
Top stations
1
NPO Radio 1
2
Ibiza Global Radio
3
538 NL
4
RMF FM
5
Joe Nederland
6
NPO Radio 2
7
SLAM!
8
Radio Bollerwagen
9
WDR 2
10
Radio 10 NL
Top 100 zenders
Podcast
Top-podcasts
1
Het Fortuin Carlier
2
De Jodenjager
3
Maarten van Rossem en Tom Jessen
4
Bingomaffia
5
In De Waaier
6
Personally: Toy Soldier
7
Boekestijn en De Wijk
8
De Vuurwerkramp
9
Verraad in de geschiedenis
10
Geschiedenis Inside
Podcastcategorieën bekijken
Live sport
Sport live streams
Nu nieuw en gratis: Sport Live op radio.nl.
Eredivisie
UEFA Champions League
UEFA Europa League
Premier League
NFL
NBA
MLB
NHL
Meer weergeven
Bij
Genres
Populaire genres
Pop
Rock
Hip Hop
Chillout
Country
Gouwe ouwe
Electro
Alternatief
Jaren '80
Klassiek
House
Jazz
Hitparade
Soul
Classic rock
Blues
Latin
Jaren '90
R&B
Balladen
Gothic
Punk
Hardrock
Salsa
Dub
Bekijk alle genres
Onderwerpen
Overige onderwerpen
Nieuws
Cultuur
Sport
Politiek
Religie
Kinderen
DJ
Comedy
Campus Radio
Interview
Kerstmis
Muziek
Onderwijs
Bekijk alle onderwerpen
Podcasts
Kunst
剧谈社|翻译艺术品
Luister gratis naar deze podcast in de app:
radio.net
Slaaptimer
Wekker
Favorieten opslaan
Gratis downloaden in de App Store
剧谈社|翻译艺术品
剧谈社
Volgen
Kunst
Boeken
Geschiedenis
Onderwijs
Nieuwste aflevering
Beschikbare afleveringen
5 van 78
Vol. 76 英国人如何魔改中国茶?茶杯里的身份政治、消费主义和女性权力
1773年冬天,东印度公司满载茶叶的货船陆续抵达了波士顿港。为了抵制英国对茶叶施加的高额进口税,数千名的波士顿市民在码头集结,阻止卸货。随后在塞缪尔·亚当斯的策划下,一群波士顿市民化妆成印第安人登上茶船,把价值 18000 英镑的茶叶倾倒进大海之中。人们给这次反抗殖民的行动,起了一个具有讽刺意味的名字,Boston Tea Party。这次不甚愉快的“茶派对”导致宗主国和殖民地冲突升级,后来北美独立战争的爆发,以及最终美利坚合众国的成立。经过学者考据,这342箱漂浮在波士顿港湾的茶叶,正是产自中国福建。茶源自中国,是传统中国最典型的文化商品;在全球化的时代,它被英国引入印度种植成为殖民经济,继而销往全球,攫取了足以支撑全球帝国运转的惊人利益;在美洲,它又成为革命的催化剂,阴错阳差地导致现代美国的诞生。这小小的植物,不但是推动帝国扩张,国家诞生的超级商品,更是塑造现代社会的重要力量——消费主义、女性权力、身份政治——这些至今影响我们的概念,很大程度上都由茶而生发。本期节目,我们邀请北京服装学院的张弛老师,结合她博士论文期间对中英茶贸易的研究,和我们聊一聊英国人如何对茶进行重塑,造就了这个字面意义上划时代的商品。内容包括02:04 泡茶先倒茶还是先倒奶?无聊的问题让英国人争吵几百年08:30 日不落帝国全盛期:十分之一的收入来自于茶14:08 设计的力量:茶走向全球源自英国人的全方位魔改20:19 以消费建立身份认同:英国茶是消费主义的“万恶之源”31:19 茶叶和殖民地:公主的嫁妆成为英国财富密码43:40 川宁茶空间:第一个允许英国女性进入的公共领域47:18 甜与权力:英国工人喝下加糖热茶意味着社会的彻底重塑51:16 为什么端茶杯必须翘起小指?58:25 梁山伯与朱丽叶、孔子与纣王:英国把茶叶故事一锅烩63:43 英国下午茶空间是女性的权力空间78:00 从维多利亚女王和正山小种,探讨什么是“好茶”?89:23 中国创造了奢侈品,英国创造了奢侈品牌94:33 胡塞尔的现象学,帮我们发现饮茶的多元乐趣- 制作团队 –美术设计子鹤后期制作孙称图为矗立在伦敦街头,拥有300年品牌历史的川宁茶博物馆。门的上方为两位清朝人的形象。布里斯托的茶商乔治·哈里斯在商业卡片上将中英茶贸易中的两个重要港口城市连接在一起,广州和伦敦的意向同时出现在图案中。珠江和泰晤士和融为一体,为爱茶者构建起中英茶文化交流互鉴的想象空间。图为位于里士满的汉姆别墅,劳德代尔公爵夫人在这里喝茶、待客。图中的家具生产于1675年左右,有一个印度茶桌,一个涂漆的靠背椅,底部是藤条。当时的英国与荷兰贸易往来密切,很多家具设计都是风格混合的,茶桌多数是进口的。图中的茶桌应当为中国常见的可以放置在床榻上的小桌。被加长了高度,以适应英国的高足坐具。图为茶叶皇后。传说葡萄牙公主凯瑟琳・布拉甘扎在1662 年远嫁英国国王查理二世时,嫁妆中包括 来自中国的茶叶和茶具。茶文化以这样的方式进入英国宫廷,让上层人士趋之若鹜。理查德·科林斯的《品茗的三口之家》在英国人对中国茶文化的接受和理解,很大程度上源自于一种想象。“杨柳纹样”就是基于东方想象的经典故事。19世纪中期,几乎每个英国家庭都拥有一个画有杨柳纹样的瓷盘。纹样的背后,是一个罗密欧与朱丽叶私奔后化作燕子在柳叶间穿梭的故事。图为蒙太古夫人。蒙太古夫人是英国著名的书信作家、诗人、旅行家,也是女性主义的重要倡导者。她所创办的蓝袜社作为18世纪著名的茶空间极大地推动了女性教育,同时为后来女性主义思想的发展和社会实践奠定了重要的基础。图为克里莫内园场景。有学者认为,不同社会阶层汇集在此类公共空间饮茶,促使了不同阶层的知识交流,由此引发了社会经验的重组和社会文化心理的变化,并推动了工业革命的产生。
--------
1:40:48
Vol. 75 一张城市X光片:以空间考古视角,透视古今层叠的北京
至元八年,蒙古人兴建元大都的过程中,刨开了一座有着170年历史的辽代白塔,在地宫里发现了佛舍利和大量的法器。这次意外发现,引来了忽必烈的亲自检视,并邀请尼泊尔的大匠师阿尼哥,在白塔之外又修建一层白塔,用厚重的墙壁把辽代白塔包裹在内,更好地保护地宫里的神圣遗物 —— 这就是如今中国最古老的藏式佛塔,白塔的由来。之后的几百年里,白塔之外的世界经历了沧海桑田的变化:塔外的寺庙首先在元末的天火中被夷为平地,就在同一年,明军攻占了大都;到了明代,紧邻白塔的皇家道观“朝天宫”拔地而起,似乎预示一个全新的信仰时代,然而这座庞然大物很快在另一场大火中陨落,伴随它一起陨落的,还有整个大明王朝;到了清代,出于怀柔蒙古、西藏的目的,有着浓郁藏传佛教色彩的白塔再一次受到重视;1937年的 “七七事变” 期间,北京市民罗德俊写下一封手书,记录了日军的暴行和北京生灵涂炭的惨状,藏在白塔缝隙之中,这封书信在1978年修葺的过程中,又重见天日。如今的阜成门内大街车流滚滚、行人匆匆,新的生活,覆压在过去的生活之上,组成了我们熟悉的世界。今天我们要进入白塔寺的山门,首先要通过一条向下的斜坡,这是因为数百年的城市发展,致使地坪抬高了1.2米。想必每一段历史、每一个时代,都有属于自己的地层。古都的岁月沧桑,就压缩在厚度1.2米的泥土之中。而白塔就像一个静止的时间胶囊,默默见证了人世间无数的兴亡起落。本期节目,我们邀请艺术史和考古学专家李纬文老师,一起从墙缝中、地层里、以及文献的字里行间里,寻找类似白塔这样穿越时空的坐标,穿透北京层层叠叠的历史结构,解读古都真正的奥秘。内容包括:04:12 北京、西安、洛阳…古人为何不断在这些城址建都13:04 首都的弥散:多个都城共存恰是古代中国的常态18:07 风水和王气的科学解释:资源循环与城市寿命31:05 北京简史:从蓟城到新中国首都的沧海桑田36:15 王朝会更迭,建筑会损毁,但城市的肌理长存46:58 遗痕:矗立的白塔和消失的朝天宫58:39 变形:隆福寺皇家香火院的陨落和商业空间的崛起80:14 语讹语,名初名,“京师人尤其狡猾”的心理动机85:21 庆寿寺双塔:长安街上的违章建筑87:41 “长安街”作为中华第一街却不是笔直的94:21 消灭古迹的不是贫穷,而是革故鼎新的冲动114:46 为什么文物保护不能是审美问题?123:12 作为文化现象和心理暗示的“大院”影响深远133:14 城市的本质是妥协- 制作团队 –美术设计 子鹤后期制作 孙称
--------
2:16:09
Vol.74 从封禅、投龙到泰山奶奶:齐鲁神圣信仰和泰山造神运动
公元666年,唐高宗李治在泰山举行封禅之礼,向上天汇报天子的政绩并祈求赐福。本次封禅的特殊之处在于,这是历史上第一次由皇后参与的封禅活动。当时武则天带领朝中有封号的女子共同加入了这次祭祀,开创了历史先河。很多历史学家都认为武则天的泰山封禅是她称帝之路上的标志性事件。事实上,在武则天登基之后,继续在泰山致祭、立碑、造像,包括多次举行名为“投龙”的道教神秘仪式,利用泰山来支撑武周政权的合法性。汉语中“泰山北斗”是崇高的代名词。这座耸立在山东半岛的庞然大物仿佛是天上神权、人间王权以及生活中各种礼制、道德的具象,时刻提醒人们,世上有一些东西不容僭越。正是这样的神圣性,让泰山成为诸子建构的古史传说中,昭示功业的权力之山;儒生眼中,和孔子形象重叠的文化之山;道教观念中,通向神仙世界的福地仙山;以及佛教传说中,连接阴司地府的神秘之境。而在我们的民俗信仰里,泰山又化作保佑妇女和孩童健康的女神;在更古老的传说中,它还是一位身份不明的东夷神明,执掌生死的东方主宰。因此,泰山就犹如大地上的北斗星,作为永恒的坐标不断被历史所诠释。而几千年来,泰山的多重面相,既是是一部中国人造神的历史,也是一份人类精神演化的概览。本期节目,我们邀请《栖云文化》联合创始人、清华大学人文学院的博士凌彤老师,一起探索泰山内涵的流变。内容包括02:50 作为边境的泰山:东夷人的神话和迁徙08:04 山东半岛的地貌是泰山的神圣之源13:25 西周的三种分封和华夏的武装殖民16:50 八主信仰与齐鲁之学:泰山纳入华夏认知版图26:18 先秦诸子的泰山修辞,让泰山脱颖而出31:00 孔子与泰山:两大文化顶流的捆绑与叠合35:42 四方和四岳是现实,五行与五岳是理想40:53 “四岳”是人还是山?神话与历史的记忆错位46:36 东岳何以成为五岳之尊?50:14 从秦地畤祭到失败封禅:秦始皇的山岳政治56:46 汉武帝回收五岳,大一统的想象成为现实62:23 刘秀和武则天:泰山认证的天命之子69:21 宋真宗封禅:神圣的消解和送子女神的诞生72:03 泰山地狱:主宰生死的冥府判官80:19 道教的神仙领域和泰山神圣家族88:06 写给天神的信:从三官手书到投龙仪97:11 游走在灰色地带的泰山“淫祀”102:17 慈爱温柔的泰山奶奶成为最受亲近的神格- 制作团队 –美术设计 子鹤后期制作 孙称神圣山岳山东半岛自西向东横卧着由泰山、蒙山、鲁山、沂山组成的泰沂山脉。泰山就处在海岱地区的中部,主峰在泰安市境内,海拔1545米,是海岱地区第一高峰。从空间的角度看,最高的山顶离天最近,而且处在中心位置,有一种神圣的向心力。自然而然会让四周仰望,受到周边地区人们的崇拜。海岱地区的古代文明萌芽于后李文化时期,经过北辛文化、大汶口文化早期,到大汶口文化中晚期和龙山文化早期,进入文明时代。大汶口文化距今约6100多年到4600多年。考古证据显示,大汶口文化时期就有信仰、崇拜山岳的活动,非常有名的大汶口陶尊上的 “山” 形符号就是一个例子,这个 “山” 就是泰山。图为:刻有山形符号的大汶口陶尊山东殖民和八神祭祀西周分封诸侯,把姜太公分封到了营丘,建立了齐国;把周公旦分封到了曲阜,建立鲁国。从此以后,海岱本地的东夷人和迁徙而来的周人开始了漫长的对抗和融合。期间东夷族对周王朝有过多次反抗,西周诸王也先后征伐,在青铜铭文里,都用东夷称呼他们。之所以姜太公被封到齐国,是考虑到要姜太公去部署东线防务。姜太公本来就是东海上人,所以这也是一种“以夷治夷”的策略。一直到春秋时代,外来殖民者和东夷原住民之间持续好几个世纪的冲突才终告结束。在融合过程中,泰山从东夷文化的信仰中心变成了新兴齐鲁文化的信仰中心。而齐地祭祀也在一定程度保存了上古时期东夷人的信仰,“八神祭祀”就是显著的代表。所谓八神(八主),包括天主、地主、兵主、阴主、阳主、月主、日主、四时主。其中天、地、人是空间结构;日月、阴阳、四时是时间结构,两两相对又有阴阳属性;兵为杀主西方,四时主是一岁之始,在东方。因此这套信仰包含了天地、阴阳、东西相对的时空认知。这套源自上古的祭祀体系,一直到秦始皇、汉武帝的时代还有所沿用。图为:泰山梁父山,传说中地主祠的所在地。黄帝合鬼神于泰山随着齐国势力影响的扩张和齐鲁之学(六经和儒、墨之学)的传播,齐鲁大地上最受重视的泰山,成为一种独特的政治文化资源。与泰山相关的古史传说也被建构出来了。“黄帝合鬼神于泰山”就是其中一例。《韩非子》说,黄帝在泰山与各方鬼神会和。当时有蛟龙拉着车,蚩尤在前面开道,风伯、雨师清扫道路,虎狼列队前进,凤凰在天空飞翔,同时还演奏着叫做《清角》的音乐。我们今天看这个描述,感觉像某种古代祭祀游行。它展示了黄帝作为部落联盟首领的地位。与各方鬼神的会合,也寓意着他得到了天地神灵的支持。在春秋时代,人们普遍认为姬姓是黄帝的子孙,在周成王以前,姬姓的势力从来没有达到山东的痕迹,所以黄帝不可能到达泰山。而战国时代,由于黄帝族的后裔特别发达,很多帝系故事都以黄帝为中心,这时黄帝的足迹才可能扩展到全国。图为:山东嘉祥武梁祠西壁,迄今发现最早的黄帝像诸子的“泰山修辞”嘉宾统计了春秋战国诸子文献“泰(太)山”的修辞特征。由此可以看出,泰山修辞首先被齐鲁两地的儒生以及墨家学者使用;随着齐鲁之学文化影响力的扩展,三晋地区的儒家、法家、纵横家文献;燕、赵国地区的文献;甚至秦国、荆楚的文献中,也频繁地把泰山,而不是他们的本地高山,作为习语,来形容高大、厚重、崇高的意象。这就从文献的角度印证了泰山的影响力,在春秋战国时期从山东半岛扩散到全国,从地方性的山岳变成了全国性的山岳。孔子和泰山 秦汉学者在拟托齐、鲁故事时,经常把场景设置于泰山。在更晚的传说中,“孔子”和“泰山”叠合在一起出现,形成了独特的“孔子游泰山”的文化空间记忆。例如,荣启期向孔子传道的故事,就是被汉代学者特意把空间放置在泰山。儒家文献一直将孔子与泰山相类比。因为泰山在齐鲁有着高不可攀之尊,所以自然被用来象征心目中的圣人。有子、子贡、孟子都用泰山比喻孔子。孟子说:“孔子登东山而小鲁,登泰山而小天下。故观于海者难为水,游于圣人之门者难为言。”子贡说:“臣誉仲尼,譬犹两手捧土而附泰山,其无益亦明矣。”孔子甚至也以泰山自喻自伤。他说:“泰山其颓乎!梁木其坏乎!哲人其萎乎!”更晚近的文献中,还有孔子为攀登泰山(也是为自己)所作的《丘陵之歌》,在诗歌中,“泰山”是孔子可望不可即的高山,一路上荆棘滋蔓,正如孔子在传道过程中经历的磨难。“四岳”“岳”在商代卜辞中指一个地域之内地位最高的山,有时称为“岳宗”,隐含着祖先的涵义。西周时期,“岳”被视为姜姓的祖先。《国语·周语》记载:“祚四岳国,命以侯伯,赐姓曰姜,氏曰有吕”。《周语》讲述大禹治水的时候说,“四岳”是水神共工的从孙,辅佐大禹治水,因有功而受封侯伯,其姓为姜,其氏为吕。《尚书》中,尧屡次咨询“四岳”谁来治理洪水、谁来接替帝位;舜还接受“四岳”朝见,问“四岳”谁来总领百官辅佐朝政、谁来主持礼典。此时的“四岳”既指代一位姜姓的先祖,似乎也指代某一座山。后来,四岳被分化成东、西、南、北的四方山岳,舜东巡守至岱宗、南巡守至南岳、西巡守至西岳、北巡守至北岳。此类模糊不清的历史记叙,体现了上古历史和神话之间的含糊边界。而尧舜禹和“四岳”之间的君臣关系,也暗示了周代中央统摄四方的理想政治格局。图为:发现于殷墟的亚长牛尊局部,“亞”形符号暗喻了中央辐射四方的意味。五岳真形图葛洪在《抱朴子内篇》中提到了《五岳真形图》,这是一种道教重要的符图。道教所谓的“真形”,就是指得道者经过修炼形成的不朽的仙真之形,是一种异化或者说变形。《五岳真形图》就是五岳的变形,不仅记载了五岳的地形和地貌,还可以作为入山求药访仙者的地图,还被视为入山必备重要的辟邪祈福的符箓。对《五岳真形图》历来有很多解读,有看法认为,其中蕴含了等高线制图法的地图绘制思想,所以这个符箓可能在人类的地图学史上也占有一席之地 。图为:《五岳真形图》和明代《道藏》所录的《东岳真形图》(另一种版本)投龙在先秦的山川祭祀中,就有升山、瘗地、沉川的传统。东汉末年,瘟疫频发。以五斗米教为代表的道教思想认为病就是天罚,因此要通过“三官手书” 向神明悔罪。所谓“三官”,是上元一品赐福天官紫微大帝、中元二品赦罪地官清虚大帝、下元三品解厄水官洞阴大帝;后来又演变为天官紫微大帝、地官清虚大帝、水官扶桑大帝。具体做法是祝祷后书写三通文书,上有患者姓名和服罪之意,然后投于山、埋于地、沉于水。成为投龙仪的前奏。随着唐代道教成为国教,投龙仪作为国家仪式被用来告祭五岳唐代的帝王会在祭祀天地山川岳渎之后, 把写有祈请者消罪愿望的文简和玉璧、金龙、金钮用青丝捆扎起来,分成三简:山简、土简、水简。山简封投在灵山的诸天洞府绝崖之中,奏告天官上元;土简埋在地里,告地官中元;水简投于潭洞水府,告水官下元。这天地水三官又称三元。唐代帝王曾至少举行投龙仪式78次,非常重视这种仪式。图为:发现于嵩山峻极峰的武则天投龙金简;发现于西湖湖底的北宋金龙泰山地狱泰山地处大陆东方的日出之地,或许在先民的想象中,是泰山的力量,推动了昼与夜的更替,而昼夜又被引申为生死。所以泰山也隐喻着执掌生死的东方主宰。东汉晚期,泰山就成为亡魂归处。乐府诗里说“齐度游四方,各系太山录。人间乐未央,忽然归东岳”。《后汉书》记载方士许曼生病三年不愈,他去泰山请命,最后痊愈。说明泰山跟人的疾病生死有关。东汉镇墓文里有很多“生人属西长安,死人属东泰山”的话。泰山和死后归处形成了关联。随着佛教进入中国,为了让更多本土人接受外来的陌生宗教,佛经会常用中土本有的名词或者概念代替佛经语言。东汉时期西域安息国安世高翻译的《佛说分别善恶所起经》最早把佛教阎罗地狱观和泰山紧密结合。经文将地狱译作“太山地狱”。佛经中地狱的统治者为阎罗,对应中国本土的身份就被赋予了泰山府君。佛教在中土系统化的冥界十王观中,太山王占据了一席之地,成为和第五王阎罗王平起平坐的第七王。因此钱钟书《管锥编》里说“经来白马,泰山更成为地狱之别名”。说的就是因为佛教的传入,泰山承担起了佛教中地狱的功能。图为:元陆仲渊款,十王图之泰山大王图轴泰山神圣家族唐玄宗封禅泰山,把泰山神封为“天齐王”;宋真宗封禅泰山时,泰山又被封为“天齐仁圣帝”,确认了“东岳大帝”的身份,从此行祠遍布全国。在宋代的时候,泰山有了自己的生日,到宋哲宗的时,泰山的五个儿子和夫人构成的泰山神圣家族,都已经加封完毕,也是在北宋,群众性的泰山庙会也形成了。元代泰山又被封为“天齐大生仁圣帝”。直到明太祖朱元璋,他要厘正祀典,才终止了加封号这种行为,就叫最简单淳朴的“东岳泰山之神”。东岳庙就是专门祭祀泰山神的祠庙。自古以来,对五岳四渎的祭祀需要天子亲自的参与(或授权),才能合法开展,否则就被视为“淫祀”。但明代帝王对教信仰采取了实用主义策略,一定程度上允许百姓参与到泰山祭祀中来。明英宗认为,南郊和山川坛祭祀泰山是天子才能举行的礼仪,但他在北京重建的东岳庙,也允许百姓祭拜。图为:北京东岳庙碧霞元君曹操《气出唱》里说“东到泰山,仙人玉女,下来翱游”,描绘了神仙思想下的泰山玉女。宋真宗封禅期间,专门奉祀玉女,并在随后成功得到子嗣。泰山玉女送子的传说从此深入人心。到了元代,泰山玉女与东岳大帝的父女关系确立下来,名正言顺地与东岳大帝及其五子一起承受泰山神的香火,纳入道教的范畴。道教徒给予泰山玉女的封号是“天仙玉女碧霞元君之神”。或许因为传统上的东岳大帝具有“主死”的意味,而碧霞元君“主生”,所以她在民间信仰中影响力不断攀升,到了万历年间编纂的《灵应泰山娘娘宝卷》中,东岳大帝所有的职能都被碧霞元君所取代。作为生育女神,碧霞元君信仰的主体最初主要是女性。这种职能,受到了宫廷的认可,嘉靖十一年皇太后还曾派遣太子太保到泰山致祭碧霞元君,为嘉靖皇帝求子。清代的时候,康熙、乾隆也向碧霞元君行礼。起初,有大臣批评碧霞元君是淫祀,但是上到皇帝后妃,下到黎民百姓,都认可碧霞元君。所以这个信仰虽然不属于国家祀典,但也可以算作一种准国家祭祀礼仪。至于民间的泰山庙会,也主要是围绕碧霞元君信仰展开,甚至还有佛教的寺庙也要靠供奉碧霞元君才能够维持生计。
--------
1:48:37
Vol. 73 我在硅谷教书法:线条艺术的千年嬗变和现代新生
有人说要全面认识中国的古典艺术,就需要经历从家具、建筑;到瓷器、青铜器;再到绘画;最后到书法这样一个由浅入深,门槛越来越高的过程。在这个言论中,书法位于中国艺术的核心与顶端。而李泽厚先生论述中国书法为何不同于阿拉伯书法、拉丁文美术字时也曾说道:书法的独特性在于,它脱胎于象形文字,是一种对自然世界的图画模拟;但在模拟过程之中又超越了物象,被提炼为抽象线条。因此这种线条之美兼具图案花纹的形式美、装饰美,以及富有生命暗示和表现力的美。行云流水,骨力追风,柔中带刚,方圆适度 —— 书法中的每一字、每一篇都可以有个性的创造。而运笔的轻重、疾涩、虚实、强弱、转折顿挫、节奏韵律,同中国的音乐、舞蹈、绘画、雕刻一脉相承又相互彰显,共同构成了中国各类造型艺术和表现艺术的魂灵。向世界传播这样一套独特的美学秩序,并非易事,每个时代都有优秀的文化学者前赴后继地推动这项事业。张梅驹老师就是这样一位在旧金山设帐授徒的书法家。本期节目,我们邀请张老师聊一聊他在美国教书法的故事。内容包括:04:17 为什么世界各国的人们热衷学习中国书法?10:11 青铜器铸造和作为审美对象的文字15:12 理解中国古典艺术关键不在血统19:40 何为阴阳?美的秩序来自对自然规律的模拟24:58 张梅驹老师的三管齐下教学法28:28 解构笔法神话:用笔有无数方法,正道只有一条?42:19 从甲骨文、金文到五种书体的演变和相应的笔法47:25 张老师详细推荐书法入门路径和字帖70:57 风格化的书写:探讨技术之外,书法抒情达性的一面83:56 从弘一法师到井上有一:无数支流汇聚书法的大江大河- 制作团队 –美术设计 子鹤后期制作 孙称张梅驹老师推荐的书法入门路径一. 以楷书入门•首先以颜真卿的《多宝塔碑》打基础•进而学习赵孟頫的《三门记》和《胆巴碑》•学习智永的《楷书千字文》•学习柳公权、褚遂良为代表的各家唐楷上图依次为:《多宝塔碑》、《胆巴碑》、《真草千字文》二. 在楷书的基础上增加隶书,学习枯涩的笔法和古朴的审美•先学最经典的孔庙三碑《乙瑛碑》、《礼器碑》、《史晨碑》•穿插学习《张迁碑》、《石门颂》、《郙阁颂》等高古字帖和邓石如、吴让之、何绍基等清代隶书上图依次为:《乙瑛碑》、翁同龢临《张迁碑》三. 在楷书、隶书的基础上,增加小行书拓展笔法•先学赵孟頫的《赤壁赋》、《洛神赋》•结合经典字帖的特点和自己的短板进行专项训练。如通过颜真卿的《祭侄文稿》训练绞转。上图依次为:《赤壁赋》、《祭侄文稿》四. 增加篆书。用隶书、行书、篆书的笔法反哺楷书。•先学习邓石如、吴让之、吴昌硕、杨沂孙、黄牧甫等清朝的篆书;•再学习李阳冰的《三坟记》以及《袁安碑》、《袁敞碑》、《峄山碑》等经典作品上图依次为:邓石如《篆书心经》、《袁安碑》五. 用楷书、隶书、行书、篆书的基础学习草书•重点学习智永的《草书千字文》,怀素的《自叙帖》和孙过庭的《书谱》上图为:《自叙帖》、《书谱》明轩明轩,又名阿斯特庭院,是位于美国纽约大都会艺术博物馆的一座中国古典庭院。明轩仿苏州网师园殿春簃建造而成,是中美两国之间首个永久性文化交流项目,开启了中国“园林出口”的先河。明轩由著名艺术史学家方闻先生,携手陈从周、贝聿铭这些园林、建筑领域的泰斗联袂打造。通过搭建一个真实的中国古典场景,呈现中国文化中园林、家具、绘画、书法等等不同的品类相互补充、又相互彰显,共同构成的独特的中式美学。图为:明轩线的艺术早在新石器时代,世界各地的人们就会绘制一些几何图形、花卉、动物纹样对陶器进行装饰。这些纹饰,后来成为了各地绘画美术的重要起源。而中国的特异之处在于,到了青铜时代,我们开始在金属上大量刻写铭文,通过文字的线条和排布,呈现出原本绘画图案才有的美感。在此过程中,文字线条经过了千锤百炼的净化和提纯,同时具有了装饰线条的形体姿态之美,秩序比例之美,自由多样之美;以及文字符号的情感、意兴、气势力量——这种线条的艺术,正是书法美学的历史来源。图为:马家窑文化彩陶舞蹈纹盆,散氏盘书肇于自然“书肇于自然 ,自然既立,阴阳生焉,阴阳既生,形势出矣” —— 这句话出蔡邕的《九势》,长期以来被视为中国书法的总纲和第一块理论基石。它的大意是:书法是对天地自然的再现。用笔的轻重快慢,点画的粗细方圆,章法的疏密虚实,用墨的枯湿浓淡,都对应着自然界的阴阳关系。而阴阳转换的千变万化,在书写中则落实为“形”与“势”之间的对立统一。中国古典文化极大地脱胎于上古先民对自然宇宙的观察和模仿。例如“阴阳”,目前考古发现最早对阴阳观念的形象表达“太极图纹”,就来自距今4000多年的石家河遗址群集的陶纺轮。有学者推测,太极是对一年之中昼夜消长的抽象模拟 ——以白色代表白昼的阳,在夏至日达到顶峰;以黑色代表黑夜的阴,在冬至日达到顶峰;阴阳(昼夜)的连续消长和不断平衡,就形成太极的形象(详见附图)。石家河作为长江中游地区的稻作农业文明,从农业种植的规律中总结出太极,也许并非偶然。事实上,全球各地人类的美学经验,普遍源于改造自然的劳动经验。节奏、韵律、对称、均衡、连续、间隔、重叠、单独、粗细、疏密,这些美的秩序,都和劳动中合规律性的需求密切相关。基于共同的源头,我们相信即便是书法这样一种极度中国化的艺术,依然可以被全世界的人们理解和欣赏。图为:画有太极纹的新时期时代陶纺轮;太极如何模拟一年中的昼夜消长示意图井上有一临摹的颜真卿张梅驹老师的书法作品
--------
1:34:30
Vol. 72 舞乐西域记:探索丝路的兴衰流转和佛窟的乐舞世界
大家在形容中国人——特别是汉民族——种种美德的时候,通常不会使用“能歌善舞”这个词语。但如果把目光转向丝绸之路,敦煌、云冈、麦积山、响堂山... 那些在壁画和雕塑中自由翱翔的飞天伎乐,反弹琵琶的婀娜舞姿,琳琅满目的乐器乐团,分明为我们揭开了一副乐舞繁荣的画卷: 在盛唐乃至于更古老的过去,不同肤色、不同语言的族群,在丝路上汇聚,吹拉弹唱、翩翩起舞。虽然粟特、龟兹、楼兰、高昌... 这些古老的国家和族群早就不复存在,但是他们的乐舞基因,在西乐东渐的过程中与华夏相融合,构成了中华民族能歌善舞的一面。直到19、20世纪初,对西域各国考古大发现的浪潮中,人们又在佛教石窟里发现了失传的乐器、乐谱和舞蹈的美术图像,为我们揭开更多被黄沙掩埋的古老故事。本期节目,我们很高兴地邀请《乐舞之美》一书的主编王凯老师,带我们一起走进丝路石窟中的乐舞世界。 内容包括:04:36 丝路副产品,至今联结千年前的遥远世界08:00 乐舞,无言讲述贯穿人类文明的故事11:17 斯坦因的西域冒险让米兰飞天重临人间22:18 神圣歌唱:从雅利安祷文到黑神话悟空28:06 汉地古乐,雅乐之外也有异彩纷呈的一面32:42 华夏正声vs戎华兼采:南朝北朝谁更代表华夏?35:48 十部乐:大唐国土汇集印度到日本的天下乐舞42:13 胡旋舞、胡腾舞和粟特人的神奇征途54:50 柘枝令、苏幕遮和汉地文学的西域渊源59:19 从现实乐器到神奇幻想:佛窟乐器的五种类型73:15 舶来乐舞:长安教坊的西方生活方式86:30 克孜尔的废墟:粉碎的乐舞造像讲述黑暗往事102:36 丝路永恒的沙石尘土,陪伴两千年来的求索者- 制作团队 –美术设计 子鹤后期制作 孙称《我,堂吉诃德》《我,堂吉诃德》是一部妙语连珠、笑中有泪的喜剧,一曲理想主义的颂歌,也是20世纪音乐剧的殿堂作品。它被被翻译成30多种语言,在全球40多个国家和地区表演, 50多年经久不衰。目前,由七幕人生出品的音乐剧《我,堂吉诃德》十周年版封箱轮正在火热上演。时间:10/25-11/17地点:北京·二七剧场购买链接:https://ticket.antank.cn/ws/EV8iQ9ibAjSb� 早鸟返场「专属」优惠:� 880 / 680 单张半价;� 1080第二张半价 � 购买1080票档,每张赠送本轮官摄纪念U盘、场刊、随机纪念品(徽章、主题书包、票根等,随机纪念品,数量有限赠完为止)欢迎大家购票观看!有翼的天使1907年斯坦因在位于新疆巴音郭勒蒙古自治州的若羌县,探索楼兰王国的佛塔遗址。发现了一组高鼻深目,皮肤白皙,具有欧罗巴人相貌特征的半身像,背后还长有健硕的翅膀。这一图像风格类似公元前12至公元前8世纪荷马时期的古希腊彩陶瓶的天使形象。而荷马时期距离楼兰古国已经有2000年的历史。壁画绘制者署名为“提图斯”,当为罗马工匠。图为:米兰飞天粟特乐舞粟特是曾经在中亚活跃的古民族,沿着丝绸之路迁徙、经商的历史超过1200年。因为长期受强邻控制而没有形成统一的帝国,但是他们的文化,包括乐舞,随着丝绸之路蔓延传播。大唐十部乐中的安国乐和康国乐都来自粟特。图为:安伽墓、史君墓、虞弘墓中出土的粟特乐舞图像伎乐飞天1978年,麦积山石窟文物保护所的工作人员在清理开凿于北魏的第78窟的佛座周围的碎石垃圾时,意外发现了北周时期的绘制伎乐飞天图像。飞天顶束高髻,长发披肩,面容清秀,细眉大眼,有八字小须。上身袒露,戴项圈,臂钏。伎乐怀抱四弦曲颈琵琶,左手按品位,右手持捍拨,作演奏状。伎乐面部及袒露的肌肤均施白粉,飞扬的绿色飘带和流畅的卷云表现出轻盈的意态。1500年之后,依然保留着轻盈灵动的笔触,浓烈艳丽的色彩,让人惊叹不已。佛窟乐器丝路佛窟中的乐器图像,主要可以分为法器类、道具类、变型类、象征类、实质类和不鼓自鸣类这六大种类。其中有些乐器是对现实乐舞的记录,有些则是对极乐天国的想象。图为:两头笛、义觜笛、花边阮、不鼓自鸣乐器日本收藏的中国乐器日本奈良东大寺正仓院中收藏着一些珍贵的传世乐器,也即丝路佛窟中乐舞图像的原型乐器,上图分别为唐代的螺钿紫檀五弦琵琶和唐代的笙。音乐窟云冈石窟第12窟其闻名于窟中可见的47件乐器雕塑。既有中国本土乐器的筝、排箫、横笛、琴,亦有西域龟兹的五弦琴、西亚波斯的竖箜篌、天竺的梵贝等外来乐器,是当时社会各民族乐舞艺术大融合的真实写照。克孜尔石窟图为新疆克孜尔石窟第一百二十九窟主室的穹窿顶在20世纪初经德国探险队切割破坏后的惨状。这些精美壁画被切割后带回德国,收藏在皇家民族学博物馆。其后多数在二战中被炮火破坏,少量至今收藏在德国柏林亚洲博物馆和俄罗斯的冬宫。沙石尘土王老师团队在制作《乐舞之美》过程中,收集了“敦煌沙”、“龙门石”、“麦积土”、“云冈尘”,为读者奉献一份独具信仰与力量的周边。《乐舞之美》古代佛教乐舞从印度次大陆、中亚腹地,与佛教经典、造像艺术一同进入西域诸国,传播至华夏中原大地。这一路上融合了不同民族的元素、不同地域的特色,不同国家的审美,不断地进行艺术蜕变与演化。《乐舞之美》一书汇集了多位在考古学、音乐史、舞蹈史、民族器乐等学术界卓有成绩的学者专家,按不同主题,从不同角度撰写了既有学术性,又通俗易懂的学术文章;遴选出300多幅光影独特,细腻动人的摄影作品,作为配图;书中的12章节,分别对应到音乐上的 、佛教里的十二因缘、易经上的十二消息卦、还有天文上的十二北斗星象,体现华夏文化里处处相通,处处调和的特色。本书刚刚获得2024年“伦敦国际设计大奖”,欢迎大家关注。
--------
1:55:22
Meer weergeven
Meer Kunst podcasts
Etenstijd!
Kunst, Eetwaar
Met Groenteman in de kast
Kunst
Maffe Meesterwerken
Kunst, Beeldende kunst
Man met de microfoon
Kunst, Maatschappij & cultuur, Documentaire
de Paulien Cornelisse podcast
Kunst, Boeken, Uitvoerende kunst
De Groene Amsterdammer Podcast
Kunst, Nieuws, Maatschappij & cultuur
Wat Schaft de Podcast
Kunst, Eetwaar, Vrije tijd, Hobby's, Gezondheid en fitness, Voeding
Boeken FM
Kunst, Boeken, Vrije tijd
Ervaring voor Beginners
Kunst
Hondenmoeders
Kunst, Uitvoerende kunst
Trending Kunst -podcasts
The Emerald
Kunst, Religie en spiritualiteit, Maatschappij & cultuur
The Great Women Artists
Kunst
Poetry Unbound
Kunst, Boeken, Maatschappij & cultuur, Relaties, Religie en spiritualiteit, Spiritualiteit
Van Vroeger naar Venlo
Kunst
The Allusionist
Kunst, Maatschappij & cultuur
Kroniek Kunstgeschiedenis
Kunst, Beeldende kunst
Book making as an art form: exploring the boundaries
Kunst, Boeken
VOL van Boeken
Kunst, Boeken
99% Invisible
Kunst, Ontwerp
Snap Judgment
Kunst, Uitvoerende kunst
Indische boekenpodcast
Kunst, Boeken
In het Rijksmuseum
Kunst, Beeldende kunst, Geschiedenis, Maatschappij & cultuur
Backlisted
Kunst, Boeken, Vrije tijd, Hobby's
Wrapup | رپاپ
Kunst, Boeken, Geschiedenis
The Art Angle
Kunst, Beeldende kunst, Nieuws
Het Ronde Huis
Kunst, Boeken, Waargebeurde misdaad, Maatschappij & cultuur
30 Minuten Sluitertijd
Kunst, Beeldende kunst
De Lenna's Kitchen Podcast
Kunst, Eetwaar, Gezondheid en fitness, Voeding
The Magnus Archives
Fictie, Sciencefiction, Kunst, Uitvoerende kunst, Drama
Poëzie Vandaag
Kunst, Boeken
Boeken FM
Kunst, Boeken, Vrije tijd
Hondenmoeders
Kunst, Uitvoerende kunst
Pod mit Ei
Kunst, Eetwaar, Komedie, Interviews met komediemakers
Wat Schaft de Podcast
Kunst, Eetwaar, Vrije tijd, Hobby's, Gezondheid en fitness, Voeding
Ervaring voor Beginners
Kunst
De ziel van Parijs
Kunst, Boeken, Geschiedenis, Vrije tijd
Hoe Makkelijk Kun Je Het Maken? - De Podcast
Kunst, Ontwerp
The Moth
Kunst, Uitvoerende kunst
de Paulien Cornelisse podcast
Kunst, Boeken, Uitvoerende kunst
Etenstijd!
Kunst, Eetwaar
Over 剧谈社|翻译艺术品
艺术文化类播客。通过对艺术的硬核解读,推动博雅教育的文化传播理想。话题涵盖古今中外的绘画、音乐、书法、雕塑、建筑、书籍、珠宝、美酒、美食等。荣誉:- 小宇宙播客大赏2024年度特别推荐单集- 小宇宙播客大赏2023年度趋势播客- 小宇宙播客大赏2023年度特别推荐单集- 2022年度苹果播客编辑精选- 2022年CPA中文播客奖年度艺术类播客- 小宇宙播客大赏2022年度特别推荐单集- 2021年度苹果播客编辑精选
Podcast website
Kunst
Boeken
Geschiedenis
Onderwijs
Cursussen
Luister naar 剧谈社|翻译艺术品, Etenstijd! en vele andere podcasts van over de hele wereld met de radio.net-app
Ontvang de gratis radio.net app
Zenders en podcasts om te bookmarken
Streamen via Wi-Fi of Bluetooth
Ondersteunt Carplay & Android Auto
Veel andere app-functies
App openen
Ontvang de gratis radio.net app
Zenders en podcasts om te bookmarken
Streamen via Wi-Fi of Bluetooth
Ondersteunt Carplay & Android Auto
Veel andere app-functies
剧谈社|翻译艺术品
Scan de code,
download de app,
luisteren.
De podcast begint in
- 0 sec.
Bedrijf
Over radio.net
Press
Bij ons adverteren
Broadcast met ons
Bedrijfsgegevens
Voorwaarden van gebruik
Privacyverklaring
Bedrijfsgegevens
Privacy-Manager
Service
Contact
Apps
Hulp / Veelgestelde vragen
Apps
iPhone
iPad
Android
Social
Netherlands
v7.15.0
| © 2007-2025 radio.de GmbH
Generated: 4/16/2025 - 8:30:52 A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