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owered by RND
PodcastsWetenschap果壳时间

果壳时间

果壳
果壳时间
Nieuwste aflevering

Beschikbare afleveringen

5 van 68
  • 为什么一休假就生病?是免疫系统决定,“闲下来了,正好开启生病模式”
    我们的身体,是一个拥有数以亿计的“细胞居民”的微观宇宙。每天,这里都上演着不为人知的激烈战争与默默守护。你真的了解这支守护你生命的“军队”——免疫系统吗?本期节目,动漫播客主理人BB老师从风靡全球的动画《工作细胞》开始,我们一起聊了关于免疫系统的方方面面:▪️ 感冒时的发烧、酸痛,其实是免疫系统的主动命令?▪️ 为什么压力山大时撑得住,一放假就病倒?▪️ 你的每一次睡眠,都是免疫大军的“深夜集训”?▪️ 不睡觉会死,居然和细胞因子风暴有关?▪️ 饮食如何影响免疫系统小伙伴?▪️ 免疫系统不是越强越好,而是要刚刚好?这是一封写给我们体内亿万免疫细胞的感谢信,一份给免疫系统的终极养护指南。让我们一起,重新认识并爱上自己最忠诚的守护者。本期节目是小宇宙大健康IP「把自己养好」第二季「辛苦了!我的身体」系列企划,小宇宙编辑部特邀知名大健康领域专家与各界主播,带领大家走进身体的内部世界,唤醒对自我的热爱与关照。在这个变化频繁的时代,让我们一起学会更好地照顾自己。本季企划由蚂蚁保赞助播出。蚂蚁保不是一家保险公司,蚂蚁保是你的保选优选平台,市场上千款产品优中选优。上支付宝搜【蚂蚁保】就能找到,希望每位听众都能找到适合自己的保险产品。🌰本期人物🌰嘉宾,BB,动漫播客菠萝油子主播主播,游识猷,果壳主笔。🌰时间轴🌰 01:41 为什么说《工作细胞》是一部现象级的科普动画? 05:52 BB 老师“带病上岗”,感冒发烧的感觉真不秒 06:56 让你难受的发烧、肌肉酸痛,竟是免疫系统主动发起的“战争” 09:18 大脑里的“生病开关”:为什么发烧时身体滚烫,你却感觉冷? 10:41 “着凉”就会感冒吗? 13:49 流感疫苗不只是给孩子打的,防的不是感染,而是重症 18:59 生病时到底该不该运动?别让运动和免疫系统“抢资源” 27:38 你在深度睡眠,免疫细胞在“深夜集训” 32:00 一放假就生病?压力如何抑制免疫系统 36:22 免疫力也分性别?女性免疫系统更强,为何却更容易得自身免疫病 38:36 别再追求“增强”免疫力了!过强的免疫系统有多可怕? 39:43 不睡觉人会死,也和免疫系统有关? 42:20 狡猾的癌细胞如何“伪装”自己,逃脱免疫大军的追捕 52:00 你的肠道是影响免疫、甚至情绪的“第二大脑” 59:06 生病时为何没食欲?这是身体在断掉细菌“粮草” 01:06:58 水痘病毒潜伏在你的神经里,变成带状疱疹 01:10:00 过敏警报!真正的花粉过敏元凶,可能不是那些漂亮的花 01:17:58 如何通过饮食、睡眠、运动和情绪管理,照顾好你的免疫系统 01:22:26 从《怪医黑杰克》、《蓝猫淘气三千问》到《工作细胞》:科普向动漫的进化史
    --------  
    1:37:57
  • 如何成为做决定的高手?神经科学家说,注意“快慢”切换
    人每天都要做出无数个抉择,从早上睁眼那一刻起,是再赖床五分钟还是立刻起床?午饭是吃沙拉还是麻辣烫?在复杂的职场博弈中是选择激进还是保守?甚至是更宏大的命题——要不要结婚?要不要在一个城市定居?哪怕是其中最简单的抉择,在你毫无察觉的时候,也经过了大脑的大量权衡与计算。本期节目的嘉宾杨天明一直研究抉择背后的神经科学,我们会从三个层次还原做抉择时的大脑活动,从最简单的实验室受控场景,到复杂社会活动中的幽微考量,或许,名为“道德”和“文化”的判断体系也是类似过程的结果。著名的“快系统”与“慢系统”,是大脑在漫长时间里进化出的又精密又偷懒的机制。如果说做好抉择有什么诀窍,可能就是通过长期训练,让希望获得的能力进入快系统。片尾有彩蛋:当被问及作为抉择专家自己如何做决定时,杨老师给出的答案竟然是——扔硬币?🎁本期节目福利为杨天明新书《纠结的大脑:抉择背后的神经科学》5本,我们会在小宇宙评论区挑选发表精彩留言的朋友送出,11月27日前留言有效🎁🌰本期人物🌰杨天明,中国科学院脑科学与智能技术卓越创新中心高级研究员兼博士生导师明月,果壳主编🌰时间轴🌰Part1 极限二选一,大脑里发生了什么 00:37 一起来扮演小白鼠,听声音辨左右 03:42 苹果从绿到红代表了成熟程度,那红绿之间的苹果到底好不好吃?这就需要收集反馈来判断 08:16 神经元的电信号听起来什么样? 10:52 脑电波(EEG):站在比较远的位置,通过整个球场的声音,也可以大致知道比赛进程 14:00 如果一个生物不运动,就不会有复杂的神经系统 15:26 人和动物的巨大差别之一是,人类有非常发达的关联皮层Part2 在真实生活中做出个人选择,快慢系统之间的转换 19:54 仅仅出去吃个饭,大脑其实已经快速给每种选择打了分,做了比较 22:53 慢系统很有逻辑推理能力,但缺省状态下大脑都用快系统做判断 27:57 相比猴子,人的前额叶变大了很多,出现了语言区和极额叶这样的高级区域 30:26 不是情感会影响抉择,而是情感本身就是抉择系统的一部分,它是抉择的结果而非原因 34:21 刻板印象、贴标签,当快系统犯错,就需要慢系统经过反复学习来纠正 38:38 晚睡的坏习惯到底怎么改?还是要养一个好习惯来替代 40:55 快系统可以学会处理非常复杂的任务,只要经过长期训练Part3 在社会生活中做出复杂选择,你是考虑眼前还是考虑未来 44:50 人为什么会指鹿为马?决策不一定是根据客观事实做出的,还会考虑社会因素 47:16 道德并非凭空而来,也是抉择的体现 49:04 道德和文化相当于社会这颗大脑的快系统吗? 51:32 人和动物的另一个重要差别是,人关心的时间尺度可以很长,甚至超越几代人 52:10 神经细胞活动的随机性,可能某种程度上是自由意志的来源 55:37 “自我”不一定只有一个 57:19 达尔文和现代决策科学的共同做法:做决策时把优缺点列出来,不要在脑子里直接想 58:48 抉择专家的抉择技巧是扔硬币?!本期嘉宾:杨天明主播:明月后期:尔尼欢迎收听果壳时间,这是一档果壳推出的播客节目,主播们会和嘉宾一起,提供多学科视角,还原科技的复杂性,将热议话题深挖一层。你可以在小宇宙、苹果播客、喜马拉雅、网易云音乐、微博、QQ音乐、豆瓣、荔枝、Spotify等平台找到我们。欢迎留下评论,你的意见对我们很重要。
    --------  
    1:00:24
  • 并非每个诺奖得主都是大佬,听听本科生逆袭的故事
    今年的诺贝尔奖又有女科学家获奖了,她是生理学或医学奖得主之一玛丽·布伦科。布伦科的特殊之处在于,她并没有遵循典型科学家的发展路径,依靠获奖时仅有的简略履历资料,拼凑出的是她断断续续的职业生涯,她有时专注家庭,有时转做科学传播,目前在一家不算顶级的机构做高级项目经理。记者上门采访前,翻遍全网也只能找到一张她的照片。这样的状态在近些年的诺奖得主中堪称罕见,这期节目将介绍3个有着这样边缘化特征的“角落里的诺奖得主”:自然科学诺奖得主中仅有的本科生田中耕一,不断跨行自学成才的保罗·克鲁岑,以及诺奖成果被冷落三十年的芭芭拉·麦克林托克。不管是得奖时无人知晓姓名,还是长期不被理解,时间最终让他们得到了世人的认可。而他们的共同特征是,即使没有诺奖的加持,他们对科研的热忱和坚韧信念依然熠熠生辉。🌰本期人物🌰嘉宾:孙亚飞,清华大学化学博士,科学史研究者主播:明月,果壳主编🌰时间轴🌰00:19 新科诺奖得主玛丽·布伦科,一个非典型的科学家画像美联社记者镜头下喜极而泣的布伦科:02:06 “诺奖灰姑娘”,其实是一个悖论⚗️田中耕一(たなかこういち,2002年化学奖):本科生的逆袭05:34 英语苦手,确实没听明白诺奖委员会的电话07:52 擦肩而过不相识,无人了解的诺奖得主09:51 “你去杀死唐僧师徒”,找到测大分子分子量的办法13:28 质谱打出的碎片,12345都有,但很难推出总和是616:12 到底是怎么搞混了丙酮和甘油的?可能就是一个只有外行才能犯下的错误19:55 不配得感的重压下,他又做出了出色的工作24:06 田中耕一是“被忽略两次的人”吗?“小黑屋”中局促接受采访的田中耕一:🌏保罗·克鲁岑(Paul J. Crutzen,1995年化学奖):跨行自学成才的气象学家27:07 土木工程出身,甚至是在技校学的28:50 追随伴侣去北欧,在合适的时间里不断跨行学习30:35 60年代就认识到了氟氯烃对臭氧层的破坏32:58 气象学家应该得哪个奖?还是化学吧35:35 诺奖得主正确发挥自己的影响力,克鲁岑是一个典范一直致力于呼吁保护环境的克鲁岑:🌽芭芭拉·麦克林托克(Barbara McClintock,1983年生理学或医学奖):不被理解的“先知”38:33 一个40岁出头就成为院士和遗传学学会主席的人,为什么也算边缘40:27 跳跃基因,今天解释起来也不太好懂,在古典遗传学的年代不啻天书43:27 别人在计算,她在观察,“只要看到玉米植株,就能想到它的细胞核在显微镜下的样子”45:19 无人理解的“最强大脑”,能想象水哥跟你解释如何分辨五百杯水的区别吗48:14 三十多年后,分子生物学家终于和麦克林托克殊途同归,但她一直确信自己是对的51:35 科学也是有审美的,不同审美取向带来的结果差异极大55:53 女科学家的身份,在这个故事里有什么影响?一生与玉米和显微镜为伴的麦克林托克:本期嘉宾:孙亚飞主播:明月后期:Yann欢迎收听果壳时间,这是一档果壳推出的播客节目,主播们会和嘉宾一起,提供多学科视角,还原科技的复杂性,将热议话题深挖一层。你可以在小宇宙、苹果播客、喜马拉雅、网易云音乐、微博、QQ音乐、豆瓣、Spotify等平台找到我们。欢迎留下评论,你的意见对我们很重要。
    --------  
    59:11
  • 大学专业不对口,也能进米哈游做游戏?
    你是否对米哈游幕后的世界充满好奇?想知道在米哈游工作是怎样的体验?本期节目,我们邀请到了米哈游的校园招聘HR和业务嘉宾,一起来聊一些校招同学可能比较关心的话题,为你揭开游戏行业招聘的幕后故事。🎁我们会在小宇宙评论区挑选出发表精彩留言的5位朋友,各送出米哈游周边套装*1,11月7日前留言有效🎁🌰本期人物🌰嘉宾:波波,米哈游校园招聘HR嘉宾:Susan,米哈游校园招聘HR嘉宾:包子,原神游戏测试主播:国荣,果壳主笔🌰时间轴🌰0:44 为什么要做这样一期播客?为想进入游戏行业的同学答疑解惑2:17 从校招角度出发,游戏行业在招什么样的人6:05 【程序岗揭秘】游戏程序几乎每天都要复习数学和物理知识?11:30【策划岗揭秘】专业真的不设限!也有临床医学背景的同学加入我们!12:16【游戏测试揭秘】有几万小时的游戏时长,就可以做游戏测试了吗?14:01 在面试游戏行业之前,需要做哪些准备?18:08 米哈游没有机筛,没有机筛,没有机筛!24:32 想进入游戏行业的同学,要如何思考自己的职业规划?29:00 在米哈游工作会发生哪些好玩儿的事情?35:32 抽奖环节本期嘉宾:波波,Susan,包子主播:国荣后期:Yann欢迎收听果壳时间,这是一档果壳推出的播客节目,主播们会和嘉宾一起,提供多学科视角,还原科技的复杂性,将热议话题深挖一层。你可以在小宇宙、苹果播客、喜马拉雅、网易云音乐、微博、QQ音乐、豆瓣、Spotify等平台找到我们。欢迎留下评论,你的意见对我们很重要。
    --------  
    36:34
  • 3 岁“野人孩子”震惊全网!这是极端忽视,不是“自然教育”
    最近,一则关于“野人孩子”的新闻视频震惊了全网:一个3岁的男孩赤身裸体,在高速服务区四肢着地爬行,甚至用嘴舔食地上的食物。令人无法理解的是,他的父母声称这是一种“自然教育”。 这究竟是前卫的教育理念,还是一种无法容忍的虐待与忽视? 为什么说,真正的“自然教育”根本不是这样? 这种“教育”方式,会对一个孩子的大脑和未来造成怎样不可逆的伤害? 儿童发展的“敏感期”一旦错过,将面临什么后果? 为什么说这种行为是对儿童基本生存和发展权利的彻底剥夺?《登天之梯》里,儿童心理咨询师 Bruce Perry 讲述过一个“像狗一样被养大的男孩”的故事。那个男孩从出生 11 个月到 5 岁,是被放在笼子里像养狗一样养大的,极端的忽视对他造成了严重伤害,他站不起来,没有语言,表现得就像一只受惊的狗。不过,在专家们的干预下,他取得了很大的进步,他后来被收养, 8 岁时已经可以给医生写“谢谢你,佩里医生”的纸条,并准备去入托。这个新闻里的两个男孩,他们也需要外界的介入、干预和支持。🌰本期人物🌰嘉宾, 陈忻,美国康涅狄格大学发展心理学博士。育儿畅销书《养育的选择》《整体养育》的作者。主讲线上精品课《从心理解孩子》和《从心理解青少年》,播客《从心FM》。主播,游识猷,果壳主笔。🌰时间轴🌰▍Part 1 “自然教育”还是极端忽视? 01:20 一个像动物一样爬行的3岁男孩 02:56 这不是人类养育行为,而是忽视和剥夺 03:44 曾经有个化名“吉妮”(Genie)的美国孩子,被父亲锁在小房间里,从 20 个月大到 13 岁。她从未完全康复。 05:07 卢梭提倡的“自然教育”核心是尊重儿童的自然发展规律,而非回归原始 06:54 孩子不是野生动物,他是具有社会性的 08:18 这不是“教育方式”之争,这是严重忽视,而严重忽视是虐待儿童的一种形式▍Part 2 被剥夺的大脑与错过的“敏感期” 09:55 语言发展迟缓只是冰山一角,孩子的生理、认知、社会情感发展已全面落后 16:41 大脑有“敏感期”,3岁的他还有机会,但时间已极其紧迫 21:15 除了语言,社会化和情感方面也要弥补 22:35 2~6 岁的小孩会观察、模仿,得到周围人的即时反馈。 24:02 4~7 岁需要学会“心智理论”,孩子才能理解他人想法 26:15 《登天之梯》里,有个“像狗一样被养大的男孩”。▍Part3 谁来拯救孩子? 32:15 家中另一名1岁幼儿同样处境危险,早期干预刻不容缓 36:34 他们的大脑可能有器质性的伤害,应该去做全面的检查和评估 40:43 他无法直接融入主流教育体系,需要专家团队数年的密集干预 48:16 最好的结果是什么?立即解救,全面评估,科学干预本期嘉宾: 陈忻主播:游识猷后期: Yann欢迎收听果壳时间,这是一档果壳推出的播客节目,主播们会和嘉宾一起,提供多学科视角,还原科技的复杂性,将热议话题深挖一层。你可以在小宇宙、苹果播客、喜马拉雅、网易云音乐、微博、QQ音乐、豆瓣、Spotify等平台找到我们。欢迎留下评论,你的意见对我们很重要。
    --------  
    55:11

Meer Wetenschap podcasts

Over 果壳时间

果壳时间由果壳出品,用多学科视角还原科技的复杂性,将热议话题深挖一层,主理人为果壳两位资深女性内容创作者。
Podcast website

Luister naar 果壳时间, Boring History for Sleep en vele andere podcasts van over de hele wereld met de radio.net-app

Ontvang de gratis radio.net app

  • Zenders en podcasts om te bookmarken
  • Streamen via Wi-Fi of Bluetooth
  • Ondersteunt Carplay & Android Auto
  • Veel andere app-functies
Social
v8.0.2 | © 2007-2025 radio.de GmbH
Generated: 11/26/2025 - 3:27:48 A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