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owered by RND
PodcastsWetenschap果壳时间
Luister naar 果壳时间 in de app
Luister naar 果壳时间 in de app
(2.067)(250 021)
Favorieten opslaan
Wekker
Slaaptimer

果壳时间

Podcast 果壳时间
果壳
果壳时间由果壳出品,用多学科视角还原科技的复杂性,将热议话题深挖一层,主理人为果壳两位资深女性内容创作者。

Beschikbare afleveringen

5 van 39
  • 当父母“边界模糊”,孩子就开始抑郁焦虑
    北大心理学研究者张昕与资深媒体人白鹿,出了一本新书《不焦虑的养育》。从心理学的角度看,家长80%的焦虑来自对儿童发展心理学的不了解。很多在成年人看来不可理喻的“问题”,对于处在儿童阶段的孩子来说,都是可以理解的。正养育着两个小孩的他们,真实的育儿感受是什么样?我们进行了一场坦率的对谈。 “不焦虑养育” ,是“站着说话不腰疼”吗? 你是“权威型”、“专制型”、“溺爱型”还是“忽视型”家长? 哪种家长会毁掉孩子的一生? 孩子“不想上学”、“学习困难”,该怎么办? 孩子“叛逆期”天天上演,但是不叛逆可能更可怕? 在“鸡娃”氛围最浓的海淀区,怎么保持“佛系”? “无条件积极关注” ≠ 溺爱放纵,这里面的“度”到底应该怎么把握?想搞懂娃的“脑回路”? 想知道各年龄段孩子的成长特点和“养育隐藏任务”? 听完这期,祝你也成为“更不焦虑的家长”。🌰本期人物🌰嘉宾, 张昕,北京大学心理与认知科学学院副教授、博士生导师,美国老年学会会士,主要研究方向是毕生发展心理学、情绪心理学。已出版作品《了不起的心理学》。嘉宾,夏白鹿,资深媒体人,香港浸会大学国际新闻学硕士,国家二级心理咨询师,公众号“Dr昕理学”创办人。两位嘉宾共同出版作品《没关系,我们都有点怪》,《不焦虑的养育》。主播,游识猷,果壳主笔。🌰时间轴🌰00:49 不焦虑基本是不可能的。02:39 当孩子开始逐渐有自我意识之后,可以说每天都是叛逆期。07:46 孩子不想上学、学习困难,其实是挺常见的。11:49 人生是一个长跑,要发掘自己擅长的东西。12:44 身在海淀区,周围的鸡娃焦虑会传导过来吗?17:43 海淀区某顶级中学最拔尖的班上,孩子的心理问题检出率是50%。18:47 我们的研究调查也发现,最顶尖大学里有问题的孩子,背后的家长很多都是老师。19:15 “边界模糊”的父母会对孩子有更强的心理控制,孩子的抑郁焦虑也更强。25:49 不要把孩子当前遇到的一些问题,进行一个灾难化的想象。26:30 西方是独立型自我,中国是互依型自我。家长和孩子的自我有关联是正常的,不正常的是过度紧密和边界模糊。28:55 鸡娃的反面并不是放任自流,还有一种不极端的育儿方式,温和而坚定的权威型父母。31:32 教养方式分四类:“权威型”、“专制型”、“溺爱型”和“忽视型”。38:13 无条件的积极关注,不是不能给孩子提外在要求,也不是不能批评孩子。42:51 做错的事情要纠正,但我对你的爱是不变的。44:29 忽视型和溺爱型的家长有个共同点,参与感太低。自我边界模糊的家长则是参与感太高了。45:10 孩子需要目标,需要动机,需要高峰体验。48:55 学前期,需要目标感。学龄期,需要能力感。青春期,需要自我同一性。50:09 孩子愿意跟你吵是好事,说明他在寻找自我同一性。50:54 日常的交流,孩子并不会叛逆。但说教会让孩子对抗性更强。58:38 父母对孩子的“权威感”,从哪里来?1:00:53 理解孩子的成长规律,是不焦虑的前提。1:07:47 总结,给家长们三条建议吧。本期嘉宾: 张昕,夏白鹿主播:游识猷后期: Yann最后给这本好书打个广告——在《不焦虑的养育》中,张昕老师和夏白鹿老师结合自身的育儿经历,把家长的焦虑来源层层剥开,从儿童发展心理学的角度,总结了孩子在不同年龄阶段的行为表现、心理发展、认知水平等,从而帮助家长理解孩子为什么会这样,看见孩子的成长需求,提供适合的支持。把成长的主动权还给孩子,允许孩子不断选择和试错,在养育孩子的过程中也养育了自己。
    --------  
    1:10:24
  • 妇女节特辑:手把手教你如何开始运动
    这期妇女节特别节目,我们来聊聊运动。有的人运动是为了变瘦变美,有的人运动是为了变快变强,有的人运动是为了和朋友一起玩,有的人运动是为了健康长寿或者超越极限,只要尽量避免受伤,大家都能享受运动的快乐。对于女性来说,运动还有另一重意义。目前各年龄段的女性参与运动的比例均低于男性,不管你是因为什么原因错过运动,你也有可能同时错过了了解身体的机会,以及跟世界互动的一种重要途径。熟悉身体,掌控身体,在运动里发现新的自我,什么时候开始都不晚。本期的嘉宾代天医是一位完成了100公里越野跑的“大神”,她从27岁零基础开始进健身房和跑步,此后从未间断。这期内容分为基础篇、进阶篇、专家篇三部分,既有新手期的基础指南,也有高阶段位的心得体验。愿你的肉体和精神都强大。👩本期人物代天医:果壳主笔,美国体能协会体能训练专家认证(NSCA-CSCS),美国国家运动医学学会纠正性训练专家认证(NASM-CES),功能性动作筛查认证,前北京安贞医院心内科主治医师明月:果壳主编🏋🏻基础篇:从零上手04:37 800米跑起来就是会痛苦,运动员也一样,但跑步其实可以很舒服07:02 怎么判断跑步速度合适:最大心率60%~85%,或能简单聊天09:28 没有明确的短期目标,反而不容易挫败▍选教练指南 13:03 要不要找教练:初学、有伤病、有新需求、需要饮食指导,都值得找人带 14:18 怎么分辨教练好坏:①看外型,②看认证,③看能否给学员量身定制计划18:03 减重误区:三分练七分吃,一分练九分吃,九分练一分吃……人和人的区别太大了22:25 经期怎么运动:观察自己身体的感受,身体不舒服其实也可以稍微活动一下24:55 怎么做到坚持运动?找到热爱的项目,其实并不需要“坚持”28:12 基础阶段收获:二十七八岁长高了一厘米?体态、力量、精力改变🏃进阶篇:重新制定目标31:59 新教练带来新项目,还是越野跑最有意思▍伤病处理方案 35:20 如果不去医院,可以看看疼痛在运动中有没有加重 38:22 最保险的方案是,开始运动前先去康复机构评估哪里需要加强 39:14 你的肌肉和骨骼可能跟不上心肺功能的进步,不要加量太猛,不要照搬别人的计划42:27 目标改变后,训练会更加接近真实世界中的身体使用方法47:53 女性的训练和男性有什么区别?当目标和身体状况一致,其实没什么区别51:07 怎么找到合适的项目?除了身体素质要求有差异,不同运动对应的心理需求也不同55:43 看到别人做自己不能理解的动作,请忍住不要评价,大家可能只是目标不同59:07 进阶阶段收获:更加了解身体的需求,更会使用身体,不再执着于外形🏅专家篇:完成百公里越野跑01:06:55 再次找到新教练,专攻体能,为了督促学习而考证01:14:46 100公里越野跑是什么概念?花二十多个小时,从北京跑到天津01:17:07 第一次尝试,没想到退赛后等了四年01:24:51 第二次尝试的第一个障碍:气温01:27:42 最绝望的时刻:脚底是水泡,身体到了极限,身边没有人,还剩最后一个打卡点01:34:06 越野跑就是意外很多,如果迷路也只能抱憾退出01:38:46 虽然是极限运动,但可以跑到80岁01:41:40 给女性的运动建议总结:尽快开始,多尝试项目,制定切实的目标健身前的天医:开始健身大概四年的天医:天医参加越野跑:推荐阅读:“这个女的竟然会踢球”本期嘉宾:代天医主播:明月后期:尔尼果壳时间由果壳出品,主播们会和嘉宾一起,提供多学科视角,还原科技的复杂性,将热议话题深挖一层。你可以在小宇宙、苹果播客、喜马拉雅、网易云音乐、QQ音乐、豆瓣、Spotify等平台找到我们。欢迎留下评论,你的意见对我们很重要。
    --------  
    1:45:45
  • “聪明药”到底是传说还是真有用?可以拿来让自己变强吗?
    在神经多样性那期节目中,我们聊到了ADHD,本期节目会聊聊用于控制ADHD的药物——专注达。作为一类精神药品,专注达等药品受到严格管理,本应用于控制ADHD、发作性睡病等的症状,但由于它们是作用于中枢神经系统的兴奋剂,有一些并不符合用药指征的人从非法的途径获取了药物,当做“聪明药”,希望用来提高成绩。然而这种期待很可能落空,甚至会带来危害。本期节目会详细解释其中的原因,也聊到,假如世界上真的存在聪明药,可能引发哪些问题。🌰本期人物🌰窗敲雨,果壳主笔游识猷,果壳主笔明月,果壳主编🌰时间轴🌰▍Part1 专注达是什么药,吃了真能变聪明?01:50 一种中枢神经兴奋剂,但它的作用其实可能是抑制04:56 一类精神药品,滥用风险不可小视07:39 专注达确实可能改善ADHD患者的成绩,但幅度有限(320分里平均提了9分),更重要的是改善行为11:38 健康人吃了会怎么样?大概没什么用,甚至有害16:21 失眠、心血管风险、神经发育隐患……都是你不希望看到的后果22:58 客观上没聪明,主观感觉变聪明了,这同样不是好事▍Part2 假如世上有聪明药,我为什么不想用27:26 风险和收益可能不成正比30:27 穿着溜冰鞋赢了马拉松,有意义吗?31:43 外部的促智手段可能削弱内在动机,可能干扰自我信念35:01 胜者通吃的社会规则,在逼人不得不变聪明,而且要比别人更聪明36:01 出于好奇心,我想在临床试验里感受“魔法”42:22 目前,没有副作用又确定能促进认知的方法,依然是老生常谈▍Part3 把药物留给真正需要它的人45:33 专注达短缺是个世界性问题47:21 一类精神药品很难在短期内扩大生产49:43 风险药品管理的两难:阿片类药物滥用教训53:29 遵医嘱,不要把自己的处方药给别人用本期嘉宾: 窗敲雨主播:游识猷,明月后期: 尔尼欢迎收听果壳时间,这是一档果壳推出的播客节目,主播们会和嘉宾一起,提供多学科视角,还原科技的复杂性,将热议话题深挖一层。你可以在小宇宙、苹果播客、喜马拉雅、网易云音乐、QQ音乐、豆瓣、Spotify等平台找到我们。欢迎留下评论,你的意见对我们很重要。
    --------  
    56:25
  • AI硬件的边界与未来:从宠物智能到全球化创新
    本期节目邀请两位资深硬件创业者Mark和顾岩,分享他们从智能硬件到AI硬件的创业经历与洞察。节目回顾了智能硬件的发展历程,探讨了AI技术赋予硬件产品自主决策能力的转变,并指出“硬件+服务”的模式将是未来的核心方向。嘉宾通过宠物智能硬件案例分析了细分市场的机会,强调技术与需求洞察相结合的重要性。他们认为,成功的AI硬件产品不仅需要硬件创新,还要持续优化软件服务,形成系统化解决方案。两位嘉宾还深入讨论了全球化品牌的构建,从“出海”到“全球化”再到“利用全球资源服务全球市场”的转变。最后,节目分析了硬件行业中的持续创新如何成为企业的核心壁垒,提出只有精准抓住用户痛点,才能在竞争激烈的市场中脱颖而出。🌰本期人物🌰嘉宾, Mark,星联未来创始人,前华米、追觅海外业务负责人嘉宾,顾岩,星联未来联合创始人,前华米 CTO主播,吴云飞,未来光锥前沿科技基金董事,果壳 CEO 助理🌰时间轴🌰00:01 两位嘉宾Mark与顾岩分享各自的创业经历和专业背景。04:15 嘉宾探讨AI硬件与智能硬件的区别,分析技术进步如何提升人机交互和设备的自主决策能力。08:49 讨论AI硬件在实际应用中的落地难点和优势,并分享了令人印象深刻的AI硬件产品实例。13:47 围绕宠物智能硬件,嘉宾分析了市场需求和技术创新点,展望了这一细分领域的未来发展。23:06 探讨从“出海”到“全球化”的转变,分析成功企业如何整合全球资源打造国际品牌。30:57 通过对比过往硬件企业的案例,分析当下硬件创业的机遇和挑战,并强调持续创新的重要性。40:12 深入探讨如何通过需求洞察找到差异化创新点,从而提升产品竞争力并建立壁垒。50:54 嘉宾分享了硬件产品研发中的技术策略,讨论系统复杂度与创新能力的平衡,展望AI硬件未来发展的方向。本期嘉宾: Mark、顾岩主播:吴云飞后期: 尔尼欢迎收听果壳时间,这是一档果壳推出的播客节目,主播们会和嘉宾一起,提供多学科视角,还原科技的复杂性,将热议话题深挖一层。你可以在小宇宙、苹果播客、喜马拉雅、网易云音乐、QQ音乐、豆瓣、Spotify等平台找到我们。欢迎留下评论,你的意见对我们很重要。
    --------  
    1:18:43
  • 长大后才发现,我的脑子从小到大都“特别”| 聊聊神经多样性
    什么是“神经多样性”呢?其实,就像地球上的生物有“生物多样性”,人的大脑也有多种多样的差异,每个人如何去思考,体验到怎样的情绪,如何去看待和感觉这个世界,都是不同的。在所有人群里,大约10~20%的人属于神经多样性。孤独症谱系障碍、阅读障碍、运动和协调障碍、注意缺陷与多动障碍……都是神经多样性家庭成员。对神经多样性人士来说,社会上依然存在着许多误解、刻板印象、居高临下和大惊小怪。对神经多样性人士的称呼和描述,有很多他们其实并不喜欢,甚至会感觉被冒犯。正文表格出处以及更多避免潜在健全主义的术语使用建议,请参考:刘宇翀 , 朱绘霖. Autism及相关术语的概念更迭和感知研究综述[J]. 新医学, 2024, 55(12): 1054-1064这一期,我们请来了在中山大学附属第三医院研究谱系社区的朱绘霖博士,以及本身是神经多样性人士的科学传播者梁嘉歆(keledoll),一起展开聊聊:●到底什么是神经多样性?● 谱系孩子在成长过程里,可能会遇到多少坑?● 为什么现在认为谱系比起“疾病”更接近“障碍/残障”?这二者的区别在哪里?● 为什么大众和媒体应该避免使用如下用词:“闭娃”、“星儿”、“高/低功能”、“自闭症”和“自闭症谱系障碍”?● 如果你怀疑自己可能是一个神经多样性人士,应该如何去确认,如何与自己和解?……一些谱系人士的自倡导文章,推荐阅读:📄 《特殊兴趣对谱系人士的重要性/意义》📄 《关于平衡自身需求和社会融合的问题与经验分享》📄 《17岁阿斯少女与阿斯研究大咖的隔空对谈》📄 天宝·格兰丁(Temple Grandin)所写的系列书籍。🌰本期人物🌰嘉宾, 朱绘霖,心理学博士,中山大学附属第三医院儿童发育行为中心研究人员,心理治疗师。嘉宾,梁嘉歆(keledoll),友心人心理社区发起人,神经多样性倡导活动策划人。主播,游识猷,果壳主笔。🌰时间轴🌰04:47 什么是神经多样性(neural diversity)?06:55 大脑不一样的人,想问题的方式就是会和其他人不一样。08:06 看的资料越来越多,发现自己从小到大哪个脑子也不太一样。08:35 人生99%的时间都不知道自己在干什么,只有1%的时间是“超级注意力”状态。09:50 孤独症谱系、ADHD、社交障碍、语言障碍、运动障碍、发育协调障碍、读写障碍、学习障碍……其实都属于神经多样性。11:56 女儿在幼儿园的三年里,几乎都不说话。12:45 个体与环境的相互作用很重要,有些环境里,障碍可能会消失,变得没有问题。不能把所有挑战都归为个体的问题,而是要考虑个体与环境的匹配和协调。14:13 每时每刻都在说话,说出声是在帮助我思考。18:58 有些孤独症小伙伴对于社交信号不那么敏感,但还是可以感受到的,只是需要更多的时间、提示或者支持。19:28 也有些谱系小伙伴是过于敏锐,共情了整个环境的氛围,然后被淹没以至于想逃避。21:41 有些称呼和术语,孤独症谱系社群比较能接受,有些他们则不太喜欢。24:10 不要使用“高功能/低功能”这样的描述。30:28 “星星的孩子”这个描述,会不会被反向贴了标签?33:12 不要单纯定义为“疾病”,如果纯粹是医疗的视角,就会忽略了环境的建设。38:28 一个谱系孩子成长过程里,会遇到多少坑?40:34 对6岁之前的关注和支持比较多,但对于谱系青少年和成人的支持和服务就太少了。42:50 30 年里,你每一天醒来的时候,你都会跟自己讲,今天能不能不要丢东西?今天能不能把计划的事情做完?然后你每天都做不到。48:55 成年后才发现自己是神经多元人群的人,至少有一半在此之前已经有精神心理方面的其他诊断了。他们经历了无数来自社会的不理解,工作人际上的挫败,才发现自己的与众不同其实已经存在很久。51:30 我的7岁孩子看20分钟的电视,在家里已经跑了100个圈。54:40 我的运气很好,同学、家人、伴侣,都非常包容我的状态和思考。57:34 当神经多样性人士来做自倡导,他们能讲出自己在某个情境下到底是什么样的感受。59:22 神经典型人如何和谱系小伙伴顺畅地合作?01:04:51 谱系社群对于语言里含有的隐形歧视、二元对立,是很介意的。01:10:54 “赋能”并不是给别人一个能力,而是扫清这个社会上的障碍,去除对他们的偏见跟歧视,创造一个他们也有机会工作和就业的环境。01:13:44 如果你怀疑自己属于神经多样性人群,或者你怀疑身边的某个亲人是属于神经多样性的人群,应该怎么做呢?01:22:30 神经多样性依然是一个开放的讨论,希望不同的群体代表之间,能有更多的交流和对话。本期嘉宾: 朱绘霖,梁嘉歆(keledoll)主播:游识猷后期: Yann欢迎收听果壳时间,这是一档果壳推出的播客节目,主播们会和嘉宾一起,提供多学科视角,还原科技的复杂性,将热议话题深挖一层。你可以在小宇宙、苹果播客、喜马拉雅、网易云音乐、QQ音乐、豆瓣、Spotify等平台找到我们。欢迎留下评论,你的意见对我们很重要。
    --------  
    1:25:11

Meer Wetenschap podcasts

Over 果壳时间

果壳时间由果壳出品,用多学科视角还原科技的复杂性,将热议话题深挖一层,主理人为果壳两位资深女性内容创作者。
Podcast website

Luister naar 果壳时间, Unexplainable en vele andere podcasts van over de hele wereld met de radio.net-app

Ontvang de gratis radio.net app

  • Zenders en podcasts om te bookmarken
  • Streamen via Wi-Fi of Bluetooth
  • Ondersteunt Carplay & Android Auto
  • Veel andere app-functies
Social
v7.11.0 | © 2007-2025 radio.de GmbH
Generated: 3/18/2025 - 3:10:26 A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