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owered by RND

永續聽IC

IC之音竹科廣播|IC之音節目團隊主持
永續聽IC
Nieuwste aflevering

Beschikbare afleveringen

5 van 150
  • 【島嶼共聲.傾聽台灣】防洪 vs. 生態,虎頭溪脊紋鼓蟌的生存危機
    在南台灣的溪流間,棲息著一種嬌小可愛的豆娘「脊紋鼓蟌」。牠們的身長大約2公分,對棲地的要求非常嚴苛,只選擇水流平緩、兩岸植被茂密、以泥沙為底質的野溪,作為安身立命之所。然而,一場以防洪安全為名的治理工程,已在台南新化的虎頭溪展開,破壞了脊紋鼓蟌的棲息環境。我們跟著台南社大環境行動小組研究員吳仁邦,一同走訪虎頭溪排水護岸治理工程現場。可見怪手已經開挖河道,進行浚深作業,並且打下鋼板;原本野溪兩岸的植被跟竹林,已經被大面積剷除,映入眼簾的只剩一片黃褐色的裸露河岸,與昔日生機勃勃的景象形成對比。台南市水利局主秘黃信銓指出,由於虎頭溪上游河道狹窄、缺乏護岸,豪雨時容易沖刷崩塌,導致鄰近的新和庄及下游新化市區淹水,因此依治理計畫進行整治。然而,台灣蜻蜓學會指出,虎頭溪工程進行之前,台南市水利局曾委託生態顧問公司進行生態檢核,報告中建議應儘可能保留自然竹林與水岸,避免全面性水泥護岸工程,但最終工程仍未遵循此建議,走向水泥化。黃信銓主秘解釋,這是因為工程案的發包過程遭遇流標,為了配合市場上可行工法,局部調整了護岸設計,轉而採用混凝土的做法。不過,生態專業技術服務商業同業公會理事長黃于玻指出,變更後的規劃設計,仍需參考原本生態檢核之建議,依循迴避、縮小、減輕、補償等4大策略,降低工程對生態環境的衝擊。黃于玻理事長直言,這個案例凸顯生態檢核制度在執行過程中未能被有效落實,特別是在變更設計和施工監督環節,專業團隊的職責未能充分發揮,導致遺憾發生。面對爭議,水利局承諾將檢討改進,並將部分的河岸設計從水泥護岸改為石籠結構。但這一切是否還來得及?脊紋鼓蟌的遭遇,不僅是單一物種的悲歌,更是整體野溪生態系的警訊。現在就讓我們深入了解這場關於防災與生態的深層提問。
    --------  
    23:00
  • 【氣候戰役在台灣】電動車熱潮未退,但美國踩了煞車 專訪中央大學經濟系教授 邱俊榮【綠色轉型下的反動浪潮 EP4】
    IEA預測今年全球電動車銷售將突破2000萬輛,中國、歐洲成長強勁,轉型大勢依舊。但美國卻逆風而行——從補貼退場、油價偏低到川普反撲,讓電動車政策與民意同步轉向,「綠反挫」成為國際焦點。台灣如何因應這場轉型分流?從產業佈局到電動機車推動,從充電設施不足到消費者不買單,政策目標喊得響,但落地難度高。#台達基金會 #氣候戰役在台灣 本集專訪邱俊榮教授,從美國市場風向變化談到台灣內部的轉型焦慮與機會。★本集重點:1️⃣ 全球電動車持續成長,但美國成「綠反挫」震央2️⃣ 台灣機車電動化卡關:從產業現實到政策盲點3️⃣ 公正轉型不能只靠補助,更要跨部會協調與長期調適 
    --------  
    52:06
  • 【島嶼共聲.傾聽台灣】從阻礙到共好,遠望坑溪的「回春」之路
    農田灌溉與生態共榮,可能嗎?遠望坑溪給出了肯定的答案!在東北角雙溪河的支流遠望坑溪上,曾興建了3座取水堰,引水供應田寮洋地區耕作需求。然而,這些高聳的堰體成為魚蝦洄游的巨大阻礙,甚至在枯水期導致部分河段斷流,嚴重影響生態與灌溉。其中,高度超過2公尺的第三堰,更成為了魚群上溯的巨大挑戰。本集節目延續上集,深入介紹這項深具意義的「田寮洋一二三圳取水設施更新改造工程」。工程團隊借鏡百年前屏東「二峰圳」的智慧,打掉第三堰,改以截取伏流水的方式引水。這種工法雖然歷史悠久,但在現代卻是少見的嘗試,因此許多農民對新工法的穩定性抱持疑慮。為此農田水利署北基管理處與工程團隊居中積極溝通,終於說服農民嘗試新工法。工程完工一年後,遠望坑溪的生態復甦令人驚喜!調查顯示,原本三堰上游新增了16種原生魚蝦,其中13種為洄游類。多達35種台灣原生種突破障礙,擴大了分佈範圍。指標性的黑邊湯鯉、大口湯鯉等物種數量顯著增加,活動範圍甚至擴展到原本的第一堰上方。更重要的是,工程後整體取水狀況更加穩定,即便在久未下雨的夏季,取不到水的時間也比以往大幅縮。遠望坑溪的成功案例,證明了水利工程與環境永續之間並非必然衝突,而是可以透過整體規劃與順應河川自然營力達到共榮。因此這項工程榮獲2024年台灣河溪網協會「河川希望工程獎」的年度大獎「河川復育特別獎」。今年秋天,當你漫步草嶺古道欣賞芒花時,不妨多多欣賞步道旁這條愈來愈年輕、愈來愈有生命力的遠望坑溪,它正訴說著人與自然共好的動人故事。
    --------  
    23:00
  • 【春風華語.聚焦台灣】創投女力與青年創業趨勢觀察 Ft. 水木創業顧問董事長 廖湘如
    春風華語.聚焦台灣節目一直關心台灣青年競爭力,其中青年創業,往往開闢產業發展的全新可能性,影響深遠,政府也有許多輔導與鼓勵的機制。然而年輕人創業雖有夢想、衝勁,甚至部分團隊還掌握了技術,卻也常常遭遇資金有限、人事法務等營運經驗缺乏、和市場認識不足等挑戰,如何讓青年創業的活水開發產業創新的活力?需要很多條件的配合。今天的來賓是一位女性的創投專家,水木創業顧問董事長廖湘如,她從創投的角度接觸到許多具潛力的青年創業家。二十多年間的創投經驗,她看到台灣青年創業有哪些變遷?什麼樣的創業題目會吸引創投興趣,歷來哪些類型的產業更容易締造成功?創業團隊需要哪些特質與條件,才能提高創業的成功率?AI新科技、環保永續等方面的優秀新創,他們能開拓台灣未來的新機會嗎?今天這位從科技業出身的創投女力,將帶我們看看最新的趨勢變化。歡迎收聽!
    --------  
    24:01
  • 【氣候戰役在台灣】不只是政策失靈:綠能轉型為何卡在「信任斷層」? 專訪台大風險社會政策研究中心主任 周桂田【綠色轉型下的反動浪潮 EP3】
    綠能轉型為何在台灣引發一波波反彈?不只是抗爭,而是制度長年累積的信任赤字。從地熱開發爭議、儲能場址抗議,到地方首長無法掌握資料、民眾無法參與決策,綠色政策正卡在治理與社會溝通的斷層之中。本集邀請長年研究風險社會的周桂田教授,從地方治理、區域不平等到國際碳定價的政經脈絡,深剖台灣綠能治理的「結構性失速」。#台達基金會 #氣候戰役在台灣 Podcast 專訪台大風險社會政策研究中心主任周桂田,探討我們是否準備好迎接真正的綠色轉型。★本集重點:1️⃣ 為何台灣綠能轉型進展慢、阻力大?從制度與信任問題談起2️⃣ 地方派系與民眾參與機制不足,如何形成綠能反撲?3️⃣ 區域不平等、資料封閉與國際壓力交織的治理困局 
    --------  
    47:22

Meer Zaken en persoonlijke financiën podcasts

Over 永續聽IC

ESG永續觀察家的雲端資料庫! 自共融理念出發,聽見先行者在綠色環境、生態保育、社會共好領域的實際行動、分享國際趨勢。透過學習與實踐,攜手邁向下一個永續里程碑。
Podcast website

Luister naar 永續聽IC, De Geweldloze Podcast - Over opvoeden en zo! en vele andere podcasts van over de hele wereld met de radio.net-app

Ontvang de gratis radio.net app

  • Zenders en podcasts om te bookmarken
  • Streamen via Wi-Fi of Bluetooth
  • Ondersteunt Carplay & Android Auto
  • Veel andere app-functies
Social
v7.20.2 | © 2007-2025 radio.de GmbH
Generated: 7/11/2025 - 8:59:30 PM